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包在纸里的火 > 
四十五


  第45节:第六章 骨灰(7)

  "我并不想成名。"

  "你不想成名?"崔哲似乎无法理解这句话。

  "对,我不想成名。"萧原重复着,他仍然保持着淡漠的表情。

  "不想成名的记者不会是一个好记者。"

  "成名的记者就一定是好记者吗?"

  当萧原问出这句话之后,崔哲脸上的表情变得无比奇怪,他长时间地看着萧原,就像是在看一只会说话的猩猩。然后,他结束了谈话,叹叹气走了。

  后来,崔哲并没有对萧原作出任何处罚。萧原告诉我,关于这件事,崔哲后来只是对他说了一句话:"因为你是我的"兄弟",所以这一次我放过你。但你记住,下不为例。"

  萧原还问我:"你告诉我,我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说实话,我同意崔哲这样说的理由,但我也清楚萧原这样做的道理,这是一个使我两难的问题,所以我说:"也许……有些事情根本就分不清楚对与错。"

  萧原点点头,又皱起了眉头:"如果记者只是一台用来报道新闻的机器,那么,该选A的时候选A,该选B的时候选B。但是,我们不是机器,有些事情也很复杂,根本没有办法找到标准答案。"

  我同意。

  萧原继续说:"也许我根本就不该来当记者。"

  我好奇地看着萧原,但我的问题还没有出口,他已经接着说:"因为……这份工作一直在折磨我的精神和意志。"

  第七章

  时间继续流逝着。挂在值班室墙上的那个石英钟真是一件奇怪的东西,当我盯着它看的时候,它的指针仿佛跳动得很缓慢,但是,当我不注意它的时候,它的跳动却仿佛突然加快了节奏。在它忽快忽慢的跳动中,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夜晚过去了,接着,一个月也过去了……

  萧原仍然经受着他所说的"折磨",他一如既往地在报社和新闻现场之间来而又往--采访、写稿,再采访、再写稿……周而复始。

  记者就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就像是新闻车间里的流水线工人,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不停地生产那些可以放在报纸上供人阅读的报道。当然,与生产啤酒、面包、洗发水或者别的日常消费品的工人们不同,记者拥有在产品上标注自己姓名的权利--这是这个职业中最令人激动的部分。

  我相信,几乎所有记者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在报纸上熠熠发光,成为在读者中"提及率"最高的人--"提及率"是报社在每个月底搞读者调查中使用的一个词,它能够表明哪些记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想于薇和她父亲的那个故事,有一件事情我一直觉得奇怪:当崔哲责问萧原的时候,萧原为什么会说他不想成名?我曾经问过萧原,但他避而不答。

  现在,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无论他想或不想,他都做到了。就在那个月底,萧原获得了他来到《北方时报》之后的第一份来自读者的"礼物":在当月的读者调查结果中,他的"提及率"排名第一。超过5000名读者把票投给了"萧原"这个名字。

  在报社里,"优秀记者"需要部门主任的提名,但"提及率"并不需要,它完全由读者投票产生,就像电视选秀节目中的观众短信投票一样。但是,想要让读者投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知道,读者一般不会去注意一篇报道的作者姓甚名谁,除非他们欣赏那篇报道并且想要了解它的作者。所以,如果一个记者想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得想办法搞到别人也想搞到却搞不到的东西。

  那个时候,报社内外都流行一个词叫"深度报道"。关于这个词的解释多种多样,有人说它的意思是指记者应该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以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新闻事件,也有人说它的意思是指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调查应该更深入一些,除了描述"是什么"还应该解释"为什么"……无论别人怎样理解,对于记者来说,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多走几步":只有走得比别人更远一些,才可能写得比别人更深入一些。

  这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生存法则之一:读者是他们的客户,如果客户说请告诉我多一点再多一点,那么他们就得走远一点再远一点。

  当然,这样说起来简单,想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萧原之所以能够做到,我想,大概是因为他总是有一些特别的办法。

  在《北方时报》里有一本定期印刷的小册子,它叫《采访背后》,里面记录的都是那些记者的经验之谈。在讲述自己的采访经历时,他们大都会描述自己当时面临怎样的困难,而他们又是怎样灵机一动克服了那些困难的。萧原也在这本小册子里发表过一些文章,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与你分享。

  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叫作《900级台阶》,它有关于一起桥梁跨塌事件。那是一座人行天桥,它刚刚建成不久就塌了,当时有30多个行人正在桥上走路,其中包括十几个小学生,桥一塌,他们都掉了下去,塌掉的桥还压瘪了正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的七辆小轿车。在萧原后来所讲的故事里,为了找到某个清楚事故桥梁建设过程的知情人,他在对方居住的小区里奔波了一整天时间。

  那个小区里一共有600多个门牌号,但萧原并不了解知情人住在其中的哪一间,而他所找到的小区居民全都表示并不认识他要找的人。最后,他选择了挨户寻找的办法。为此他按错了许多门铃,有几次他被当作推销员而遭到斥骂,还有几个戴着红袖标的老头老太把他当成了小偷并且对他进行了盘问,直到他亮出了记者证。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