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生于70年代 >
学习生活(4)


   童年学习生活之学英雄把雷锋放在70年代出生的人心目中的英雄的第一位绝对当之无愧。从刚懂事开始,我们就不停地倾听他的事迹,从他童年的遭遇,到后来成为光荣的解放军以及送老大妈回家、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但把钱省下给困难战友的故事。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他的殉难时间和年龄。助人为乐、勤俭节约都是我们崇拜的地方。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后来毛主席题词要我们向雷锋学习,于是每年的3月5日,我们都要大张旗鼓地做一阵好事。而平时,我们更是把做好事不留名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的,我们每天都睁大眼睛像小贼一样四处搜寻,看有没有老大娘拿不动包袱了,盲人要过马路了,阿姨抱不动小孩了,或是在车上有老弱病残孕没有座位了……然后迅速出击,跑上前去,央求着要替人家帮忙。而最后只要别人夸我们一句“真像雷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当时,军队中还有许多我们要学习的英雄,像集体主义的英雄——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战士——黄继光,也同样是挂在我们嘴边的榜样。
   叶炎生于1978年
  
   我们从小就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小时候很听老师的话,觉得做好事最光荣,总是争着抢着要帮助别人,为的只是能被夸一句。
  
   记得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安排我们每个星期去福利院看望孤老和孤儿,或是去学校附近打扫卫生,有时候还去看望学校附近的残疾人。那时候也不太懂别人的心思,只是老师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向”哪里。直到后来读大学了,无意中才发现,有些我们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自尊心的关系,其实并不希翼我们去帮助他,而我们在过去的一些自认为是做好事的举动里,无意中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再后来的孩子,就没有我们那么诚心诚意了,做好事变成了一项任务,各类虚假的事情也出现了。最近,听说已经取消了每年3月5日学校大规模“学雷锋,做好事”的要求,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仅仅每年的某一天,所有的孩子都走上街头去帮助别人,这当然是不够的,其实我们该做的是如何让助人为乐的精神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而不是每年都大搞形式主义。
  
   LindaYan生于1975年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离开雷锋的日子》,相信当时很多人都看过。具体情节记不太清了,大概讲的是那个开车撞到电线杆、间接致使雷锋因公牺牲的战士,继承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做好事的故事。当时有很多同学看完就哭了,不为别的,就因为他送一个被别人撞倒的老ABOUTHERO我们出生在一个英雄层出不穷的年代,有一串闪光的名字陪我们度过了求学生涯,作文中,每当写到我们做错事时,我们就会这样写“……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伟大的身影,啊,那是雷锋……”;而“时代楷模”张海迪则真正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我们的学习榜样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雷锋、赖宁、张海迪、陈景润都是我们很早就熟悉的名字,他们的故事是我们这一代每个人必定聆听过并为之感动过的,几乎可以倒背如流。团结友爱、反帝反侵略反霸权,是我们的政治思想,助人为乐、不怕困难是我们的道德要求。我们70人是重情、爱国、有毅力、敢于向困难和恶势力挑战和追求完美的人。都说是“时世造英雄”,我们那个年代的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生在那个年代。一个缺乏英雄的年代,人们需要一个坐标来指明未来的生活方向,急切需要“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英雄。而现在,在这个e时代,“英雄”这个词似乎已渐渐离我们远去,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尚个性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太需要英雄,人们开始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知道应该到哪里去,通过什么途径去。
  
   爷爷去医院,结果被老爷爷的儿女诬陷是撞的人。当时看了这段特别心酸,做好事也会被别人误解的啊。老爷爷也撒了谎,不为他辩解,真让人难过。经过社会的洗礼,我算是学会了明哲保身,小时候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热情早就烟消云散,现代人更需要的是管好自己。这算是一种道德的倒退吗?有时觉得真有些悲哀。现在的老师不像我们读书那会儿那么强调做好事的重要性,因为分数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家长也不像我们的父母那样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就连我教育小侄女的时候也会对她说:以后看到老人跌倒在马路上,千万不要去扶,最多打个电话叫救护车,因为很有可能老人的家属会“赖”上你,而老人也有可能分不清你是帮助他的人还是撞他的人;有人说没有钱乘车回家你也不要给他们钱,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骗子,今天在这里,明天又换一个地方;看到乞丐要躲得远一点,他们有的比我们都有钱,就算是真的乞丐,我们也没有能力接济所有的乞丐啊。这样的教育似乎缺乏了爱心,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需要雷锋精神,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呢?真的很难。
  
   王佩如生于1978年
  
   数学家陈景润是我们小时候的崇拜对象,也是我们当时努力学习的目标。80后或90年代出生的孩子可能对他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英雄。他曾创造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屈居于6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和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仅一步之遥的辉煌,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当时邓小平同志盛赞说:“中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于是所有学生几乎都发奋努力,争当那“一千个陈景润”。其实,当时的我们还根本不懂什么“哥德巴赫猜想”,也不明白为什么连我们都知道的“1+1”还要进行计算,只知道他很了不起,做到了外国人也没有做到的事。
  
   成峰生于1971年
  
   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这个身残志坚的女子,曾经牵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张海迪的事迹被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却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这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欢乐、以缩短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他人生命的时代楷模,自然成为了我们这些70年代出生孩子的榜样,就如同“中国的海伦·凯勒”。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陈云同志题词:“以张海迪为榜样,勤奋学习,热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我们都为她坚忍不拔、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感动,每个人都在深深地思考:人生的全部意义究竟在哪里?当时大大小小的组织都提出要学习她,可以说是那个时候典型的英雄吧。
  
   陆静生于1972年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