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燃烧的天空 / 杜博宁 > 
六十一


  在这硝烟笼罩中的上海,在这座不夜城里,凄惶无助的人们,绝望了。

  苦难的上海百姓,混乱开始大规模爆发。

  天蒙蒙亮,晨曦之下,一轮红日之中,惊恐的上海人发现黄浦江上云集许多插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舰炮炮口牢牢对住吴淞口。

  这一天,日本人集中十个师团,三十万人,投入三艘重型航母和装备大口径舰炮的军舰四十几艘。

  日本空军调集了华北和华南的作战飞机七百多架,其中"虎之子"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关东军第二飞行团,皆为日本空军精锐。

  日本人虎视耽耽地把战火烧到了上海。从宝山路燃到四川路,牛鬼蛇神一般,索要中国军民的性命。

  从虹桥机场北面传过来的枪声火炮声,声声震耳,一声紧似一声逼迫着这里的人们拉家带口,疯狂奔涌进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桥的另一端是英美租界,英美守军持着重机枪,在赶建出的防御工事上戒备着。他们的眼底是那些仓惶而来的中国难民。

  在这座窄小的、原本中国人过桥要付费而洋人过桥不付费的外白渡桥上,人潮拥挤得如涨潮的黄浦江,四处喧嚣呐喊寻找出路。他们或浑身背着全部家当,或推着独轮车,摆上全部家当还有老弱妻儿,争先恐后地从桥的北面走到南面,去寻找南面租界的庇护。

  被挤得哭泣惨叫的行走迟缓的老弱幼儿,从父母手上被挤落在地上婴儿,被压在地上的呼救者,还有父母呼儿唤女的悲啼声。一切一切嘈杂的声音,震天动地,从苏州河传到黄浦江,惨不忍听。

  能在租界有一处安身之所,变成极其珍贵的一件事情。

  但这租界里的家家户户,也是恐惧的。家家闭紧房门,一大家子人团团聚在一处,不愿分开,因为不知道何时会被蔓延的战火烧着。

  可仍要维持生计,为了囤积口粮,也不得不上街将能抢购的粮食一应俱全地买来。于是这大马路上逃难的,抢购粮食的,熙熙攘攘拥乱了满大街。原本门庭若市的服装店、绸布店统统萧条了,只米行杂货铺前人山人海。

  人们抢购得很艰难,不顾前不顾后地争购食品,不少铺子放下了铁栅栏,拦阻着蜂拥的人群。

  一些大米行还请了租界巡捕来帮助维持秩序,可怎阻碍的了已经为了生存要疯狂的人们?就算是挨了巡捕的警棍,也必要坚持挤到铺子的最前面。拼命也要把粮食储藏好。

  这个夏天,上海人或许只能这样惶恐地过去,他们的心空荡荡的,无力地沉到底,

  人潮蜂拥而吵闹不堪的弄堂,还有不断传来的隐约的枪炮声。

  这一天,所有上海人都突然在想,我们会不会真要做亡国奴?

  二

  国难当头,中国军人,众志成城!

  中国陆军各部奉命驰援上海,有嫡系的德式军,黄埔系中央军,还有杂牌的西北军,滇军,川军,湘军,共七十三个整编师,参战兵力七十二万人。

  钢铁长龙向上海挺进,雪亮军刀上映出中国汉子刚毅的面孔。

  军刀上挂着一条条白布,上面用热血写着:

  生在云南,死在上海!

  生在四川,死在上海!

  生在山东,死在上海!

  不屈的军魂!

  黄昏,沉沉的江风吹过舰桥,长江上肃穆停泊着中国海军第一舰队,主力巡洋舰"宁海"号和"平海"号,还有马步祥中校督率的鱼雷艇队,它们即将驶往吴淞口,同日军第三舰队决战。

  码头上,将士们纷纷和亲人告别。

  一个老母亲给儿子衣袋里装着他最爱吃的桂花饼。

  一个军官笑着抱起女儿,把脸贴在她小脸蛋上,用胡子扎得孩子笑个不停。

  码头外,马步祥抽着烟,和妻子美云沉默地走着。

  马步祥,名烈忠,一九二三年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第十五届,作战勇猛,现任第一舰队鱼雷快艇队总指挥。

  他翻了下兜,取出份遗书,递给已有身孕的妻子美云,内容是:

  母亲,大哥,二哥:

  笔未提,心破碎,忠此奉命征战,生死难定,念我悠悠中华,泱泱华夏,岂容倭寇践踏,更何况忠为军人,父亲生前常嘱,居其地而守其土,忠记忆犹新,忠不会也不愿辱凌祖先,当为国尽忠。为念倚闾老母,还有美云肚内之骨肉,此去如遭不测,望母亲节哀,请大哥,二哥代为尽孝--烈忠绝笔。

  交给妻子美云后,他头也不回就朝码头走去。

  "报告艇长,一零八艇鱼雷压气调试完毕,请求出航!"一个水兵走进艇仓,向马步祥行了个军礼。

  马步祥沉声道:"随主力舰出航!"

  江风尽吹!

  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出航了!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