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燃烧的天空 / 杜博宁 > 
七十五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余波不兴,显得那么恬静柔美,杭州和古都南京一样,风景秀美,美女如云。这里不仅流传着许仙白娘子凄美的爱情故事,还留下了那些令人柔肠百结,梦牵魂绕的地名:断桥,金山寺,雷锋塔,使游人浮想联翩。

  然而,一九三七年,西子湖畔却游人寥寥,天空正飘着凄风苦雨!

  上海的炮声终于响了,杭州百姓们唉声叹气,真不知道这鬼子会不会杀来。

  同时,羽毛尚未丰满的中国空军也面临着艰难的重负!

  他们要死守祖国的每一寸天空!

  每天,杭州都要遭受日机的轰炸。

  昔日柳浪莺啼的西子湖,在一天天刺耳的警报声中顿时充斥着惊乱和嘈杂。

  大马路,小马路,一致都是脏乱嘈杂的,也是凄惨悲凉的。

  连日来的难民涌入,让杭州人满为患。

  大街小巷,屋檐廊下,人行道上睡满了难民。

  他们临时搭起了铺盖,只拣一处空地铺一条席子,一床床单便就做成一个窝,有的一家人齐齐坐在席子或者床单上,相顾哀愁无言。

  更加威胁他们的是饥饿。

  身边携带的干粮吃光了,买不起价格暴涨的粮食,也没有地方可以寻到食物。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饿着,一双双饥饿的渴盼的眼睛望着那些来往的人们,渴求着帮助甚至是施舍。

  生存,原来竟然会那么卑微!

  段晴和杜少龙刚刚从段府中出来。

  这是段晴第一次回家。

  曾经是杭州第一豪宅的段府,如今很零落,母亲和很多佣人都去武汉了,只留下几个看门守夜的。

  夕阳斜斜的射在那油漆斑驳的窗棂上,霞光透过了玻璃不全的窗子,染红了那已洗成灰白色的蓝布窗帘。树影在窗帘上来来回回的摆动、摇曳。时而朦胧,时而清晰。

  他们沿着院子中的石板路向里走,这栋陈旧、古老的大宅第,有条长长的走廊,走廊边有好几间独立的房子,其中一间就是段晴的。

  廊檐上还挂着几个鸟笼,里面却早已没有了鸟的踪迹。廊下,几株瘦瘦的、缺乏照料的菊花在秋风中摇曳。

  段晴推开了她曾居住的那间小屋的门,迎接着她的是厚厚的灰尘和凉凉的空气。

  段晴愕然的四面张望,空洞洞的房子里没有一丝一毫"人"的气息,桌子、椅子上全是尘土,合拢的窗格上,一只蜘蛛正悠然自在的结网。

  段晴在室内默默地兜了一圈,无意识的喊了一声:"这就是我的屋子么?"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屋内散开,显得单调、落寞、而寂寥。

  她走出门,杜少龙正在等他。

  他们走向正厅。

  一个守夜的老女人正凄凄惶惶地烧香拜佛,看到段晴似见了救星一般,絮絮叨叨诉苦:"段小姐,看到那些灾民抢救济粮,吓都要吓死!家里米缸都空了,我自己一个女人,怎么抢得过那些人?"

  段晴叹着气和杜少龙走了出来。

  两人买了一些烤鸡,装进布袋里。向难民救济站走去。

  原本宽阔的马路,如今因道路两旁被难民挤占,瞬间窄小了很多,且越往东,人越少。

  只因昨天日军的轰炸机扫射了城东,只有那么一个小小的瞬间,林立的招牌和飘展的旗帜四分五裂,尸蜉遍野,让原本五光十色的东城瞬间变成一座人间地狱。

  两个人来到了救济站,正见两三位梳着齐耳短发,穿着干练的衬衫制服的女学生正协助一位太太模样的女士分大米。

  站前排了长长的人龙,但大米只装了一个大木桶。

  僧多粥少,队伍后头已经有些不安的骚动起来。

  一位女学生说:"大家不要乱,一个一个来,明天还有的。"

  稚气的声音还未落,就有等不及的人从后面冲上来,从刚用木瓢舀出大米的那位太太手里抢走那瓢,裹进衣衫里,飞跑而去,临跑的时候还猛推了那太太一下。

  杜少龙眼快,快步跑到她的身后,双手一伸,稳稳扶住了她。

  人群一阵哄乱,那说话的女学生也没有料到有人公然来抢粮食,这时候只懂得用手跟身子护着米桶,尖声叫:"不准抢,不准抢,一个一个来。"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