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马尔维纳斯风云--英阿马岛海空战


  这是一个细雨霏霏、雾霭弥漫的上午,英国南部的朴茨茅斯军港,一艘艘军舰在海浪的涌动中上下起伏,像一条条海中巨兽延绵到天海交接的地方。平日嘈杂而忙碌的码头上,静静伫立着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些军舰,注视着舰上他们的孩子、丈夫和兄弟。
  这种场面不知已经历了多少次、多少代了。在这里,他们曾送走过纳尔逊、蒙巴顿、威灵顿、蒙哥马利......他们为英国赢得了赫赫威名,用胜利一次次装点着不列颠民族的辉煌。可是这一次,惨淡的雾气似乎遮没了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光芒,没有鲜花,没有笑容,有的只是人们阴沉的脸色、希冀的目光和默默的祈祷。
  一声冗长的汽笛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宁静,哗哗的铁链搅动着泛着白沫的海浪,大地一阵颤栗。庞大的舰队像巨大的鲨群,缓缓地驶离了港口。舰舷上,穿着崭新军服的水兵们像泥塑一般挺立着,向送别的人群敬礼。
  这是公元1982年4月5日。
  就在3天前,随着黎明时分的枪声,4000名阿根廷军人突然登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以武力占领了这片和英国争议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土地,这支舰队,就是要远涉重洋航行1.3万公里,去执行夺回这片群岛的使命。
  英国人在注视着这支舰队,阿根廷人在注视着这支舰队,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支舰队。
  南大西洋上空,已经密布战争的阴云。
  加尔铁里说:"我们不愿再等150年了!"
  马尔维纳斯素有"南大西洋门户"之称,200年前,一位英国海军大臣曾说过:它是英国全部海外领土和港口的钥匙。它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道要冲,是巴拿马运河关闭时两洋相连的咽喉要地;它与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是日后开发这片神秘大陆的重要前进基地。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以至那位海军大臣常常在睡梦中也呼唤着它的名字。
  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朗特的航船因受到暴风雨袭击,偏离航道来到该岛,从此大英帝国的版图上,便添上了以当时的海军大臣"福克兰"名字命名的土地。争夺也由此开始,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阿根廷人,纷纷在这片岛屿中竖起过自己的旗帜。1770年,英国人被西班牙人的舰队赶走,36年后,英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驻马岛的西班牙行政长官闻风丧胆,打点行装溜之大吉。182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宣布独立,同时也宣称继承对马岛的主权。气傲的英国人只是一声冷笑,声明马岛从来就属于英国,并于1832年派兵进占了该岛。1908年英国人再次宣称:包括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在内的整个马岛水域,统统在英国主权范围之内。
  看着家门口猎猎飘动的米字旗,阿根廷人觉得:他们已在恶梦般的煎熬中渡过了150年,难道收回主权,还要这样无休无止地等待下去吗?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两国的争吵便带进了联合国大厦,联大于1965年和1973年两次通过决议,要求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可20年来,除了争吵还是争吵,马拉松式的会谈开了一轮又一轮,到1982年2月各自撤回谈判代表时,竟然连一个字的协议也未达成。
  今天的马岛,像一个妙龄的少女,显得那么的美丽动人,近年来在它周围,已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据说可达60亿桶,简直又是一个"科威特"。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日, 这笔巨大的财富怎能不让人垂涎欲滴,一位英国议员说:"我们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
  面对家门口的财富,阿根廷人的血也开始沸腾了。莱纳尔多·加尔铁里出任总统后, 对马岛态度日趋强硬。他上任伊始便振臂高呼:"主权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不久又宣称:"如有必要,将以武力收回马岛。"
  可是老练的英国人只是保持着沉默。笑话!弱小的阿根廷,敢对一个兵强国盛的老牌帝国发动战争吗?
  英国人不可一世的气傲和沉默终于激怒了一个民族,150年的愤懑顷刻就要爆发。加尔铁里决心已下,他要领导他的人民,不仅仅是夺回失去的马岛,更是要夺回阿根廷的尊严。1982年4月1日,兼任陆军总司令的加尔铁里将军,健步走入国会会议厅,迎接他的,是数百张阿根廷政治和社会活动家那饱含希冀和企盼的脸庞,等着他说出150年来已变得炽热而神圣的话语。
  "现在我宣布", 加尔铁里以威严的口吻说道,"由'5月25日'航空母舰率领的第40特混舰队和'盖里科'号航空母舰率领的第60特混舰队,已在驶向马尔维纳斯。"
  数百人都屏住了呼吸,虽然他们已知道会议内容,但这一刻仍感到莫大的震撼和前所未有的庄严。
  "我们不愿再等另一个150年了, 我们的使命,就是用武力收回马岛,实现对它的主权。"
  疾风暴雨般的掌声淹没了加尔铁里后面的话语......
  回到总统府,加尔铁里便开始了焦急地等待。他非常明白,几小时后,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将要爆发,而他作为这个事件的策划与导演者,也许将赢得一生中无尚的光荣,也许将跌入无尽的黑暗。他期盼着成功,但他更担心失败。此时此刻,也许只有心中不停地祈祷:"上帝保佑阿根廷!"方能稍许缓解他心绪的不宁。
  将近清晨,门被推开,1名军官几乎冲到他的面前:"成功了!将军。"那名军官兴奋地忘了敬礼: "我军登陆成功,岛上198名英军全部向我们投降,总督雷克斯·亨特已被勒令回国。"
  加尔铁里忽然间觉得一股热流涌上了眼眶,“我们终于拿回了马岛......"
  几名助手也抑制不住狂喜,激动地喊道:"阿根廷万岁!"

  "特遣舰队将永垂英国军史"

  "马岛不再属于英国"的消息,无疑像地震一般,震动了英伦三岛,当天,伦敦《泰晤士报》在头版用两个大字做了标题"可耻"。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人们被这一消息也惊呆了,文武官员们凝视着地图上那已经插上阿根廷国旗的岛屿,久久沉默不语。
  当天,英首相撒切尔夫人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所有的工作都被抛到了一边,阁员们凝神屏气,耳边只有两个炸响的字眼:马岛。半小时后,议会两院以二战后没有先例的全票,通过了她的动议:对阿根廷宣战。
  战时内阁成立了,国家战争机器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运转。
  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的几年中,英国人从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点出发,不断加强军事实力。虽然它继续为"北约"承担防御义务,但是训练、战备都明显地打着本国的印记。
  几年前,英军成立了一个"快速反应司令部",可以随时指挥适应快速反应所需要的航空兵、伞兵、炮兵、装甲兵合成部队,有直接调用一切所需军火和装备的权力。此时此刻,它派上了用场。几小时之后,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便提交给战时内阁。
  在作战命令发布的当天,快速反应部队立即做好了开拔的准备,虽然要到万里之外作战,但这支部队是有信心的。平时他们不仅进行北约防御所需要的训练,还经常进行各种作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这次他们将到南极地区海域作战,而不久前他们还在北极搞过演习。
  30艘大型战舰在最短时间内开到了朴茨茅斯军港,与此同时,"鹞"式战斗机,"轻剑"、"海标枪"防空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也源源不断地涌到这里。
  国家战争动员体制此刻也显示了巨大威力。上百艘商船立即应征,用最快的速度就近卸货,尔后改变航向一起驶向南大西洋。这些船边航行边改装。6.7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离开英国时还是一条豪华客轮,3天后,当1架美国军用飞机从它上空掠过时,飞行员吃惊地发现:两个硕大的游泳池已被牢牢焊上,变成直升机的平台了,完全不见了昔日的豪华。
  此时,距阿根廷占领马岛仅仅只有4天,世界再次受到了震动。
  海面上,"无敌"号航空母舰的舰首下浪花飞溅,小山般的波涛不时被这艘军舰碾作齑粉。 紧跟在它后面的是它的姊妹舰"竞技神"号,随后滑过人们眼帘的是"热心"号护卫舰、"考文垂"号驱逐舰、"特里斯特姆爵士"号登陆舰. .....各型军舰迤逦而行,望不到尽头。天空上,各式飞机像蝗虫一样成批成群地活动,战斗机在高空,直升机在中空,反潜机在低空。潜艇在水面上也露出礁石一样的舰桥......
  望着出征的场面,撒切尔夫人激动了,她说:"特遣舰队,将永垂英国的军史。"

  马岛变成了一只铁桶

  入夜的海风显得是那么的凶猛,小山般的海浪将航行的军舰颠簸得不停起伏着,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站在"无敌"号的指挥台上,目光深沉地注视着茫茫的海面。英国距马岛有13000公里之遥,舰队昼夜兼程,也需在海上颠簸2个星期,而阿根廷距马岛仅600公里,况且早有准备,这一仗打起来不会十分顺利的。
  战争的阴影越来越近,英军的舰队距马岛已没有多少天航程了,但布宜诺斯艾利斯此时却依然沉浸在占领马岛后一片亢奋的情绪中。总统加尔铁里一直认为英国只能承认既成的事实。阿根廷此时要做的,就是向充当调解人的秘鲁总统和美国的黑格将军一遍遍陈述阿根廷的立场。
  当他的将军们向他警告战争已迫在眉睫时,他还是不相信英国人会横跨大西洋,来同一个严阵以待的大陆国家作战。
  但为了对付英国的恫吓,加尔铁里还是向马岛增派了几千人的部队,使岛上的守军达到了1万人。然而,这支部队既不进行高寒岛屿作战训练,也不做抗登陆准备,士兵没有配备御寒装具,以至后来不少人因严重冻伤而截肢。
  一位将军向他提议:立即在岛上修建大型空军基地,否则,大多数作战飞机不得不从大陆起飞,只能在战区上空停留两分钟。
  不幸的是, 加尔铁里没能听进去这个建议:"以色列人不是一分钟就可以打个漂亮的空战吗?"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决策者们仍在犹豫不决之时,庞大的英国特遣舰队昼夜兼程、继续南下。4月9日,皇家空军1个大队向距马岛5600公里的阿松森岛转场,以此为中转站,向途经的舰只进行装备补给。4月12日,英军核潜艇进入战区,开始对阿根廷实行海上封锁,对来往于阿根廷本土和马岛间的阿海军构成了严重威胁。4月15日,英军飞机开始在马岛周围的空中进行巡逻。4月19日,英军远程战略轰炸机部署到了阿松森岛。这种"火神"式轰炸机航程达6000公里,可以由此进袭马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先进的轰炸机不但能实施大面积空袭,而且可携带原子弹,英国的核威慑意图已表露得十分明显。
  4月24日,英国特遣舰队先遣队驶抵距马岛716海里的南乔治亚岛水域。湛蓝的海面上,10余艘军舰像鲨鱼一样向目标逼近。此前,英军已侦知,岛上只有191名守军,先拿它开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天深夜,英军1架C-130飞机向岛上空投了二战期间屡建奇功的"特别舟艇中队"的14名队员, 神不知鬼不觉地对全岛实施侦察,随后,一批海军陆战队特勤人员也成功地先期登上该岛。
  进攻序幕是以击沉阿军"圣菲"号潜艇拉开的。25日晨,当这艘潜艇向南乔治亚岛首府格里特维肯靠拢时, 被英军“山猫"反潜直升机发现。随着深水炸弹和反潜导弹的一阵袭击,它便像死鱼一样搁浅在海岸边。在滚滚浓烟中,前来增援的40名阿军和潜艇人员一起仓皇逃上了岸。
  英军"安特里姆"号驱逐舰舰桥上,先遣队指挥官布赖恩上校大手一挥:攻击。
  大炮怒吼,飞机扫射,30名突击队员乘"海王"直升机迅速上岸,猛烈的火力压得阿军抬不起头来。原先上陆的陆战队又从侧面发起了迅猛的进攻,一时间,防军士兵的尸体成倍地增加,坚守的要点接连地丢失。抵抗很快就变得毫无意义。中午时分,守岛阿军指挥官亮出了白旗。
  进展顺利的消息接连地传到特遣舰队司令部。
  4月30日,英军"火神"远程轰炸机从阿松森携高爆炸弹,长驱5000多公里轰炸了马岛机场和阿军阵地,战果显著。
  5月2日, 英国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在马岛以西230海里发射了1枚"虎鱼"式鱼雷, 击沉了阿海军唯一的一艘万吨级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阿根廷海军从此再也不敢驶出自己的领海。
  4月28日后,英舰队主力已全部进入马岛水域,完成了对该岛的封锁部署。
  接到这些报告,伍德沃德按捺不住兴奋,向战时内阁发出了"战斗全胜"的电报。
  面对不利的事实,加尔铁里将军此时才清醒了,他下令:“必须以最快速度向马岛增兵!"
  但他清醒得太迟了,这件事几天前还是可能做到的,如今变得不可能了,英国人对马岛环形立体的封锁极其严密,以致阿根廷运兵船从布兰卡港开出几小时后就不得不垂头丧气地返回。
  "继续增兵,不惜一切代价。"加尔铁里震怒了。
  但无情的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阿根廷海军并不具备反封锁能力,白白损失了许多舰船和人员之后,阿根廷的将军们彻底绝望了。
  此时的马岛实际上已成孤岛,岛上守军实际已成孤军。加尔铁里与助手紧急磋商后,召见了空军司令多索。
  "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加尔铁里目光炯炯地望着他的将军,"全体空军紧急待命,从空中打击敌人。"

  "飞鱼!飞鱼!"

  1982年5月4日,注定要写进阿根廷军史,写进世界战争史。
  刚过拂晓时分,天空便一片湛蓝,东方露出的一丝朝霞,把平静的海面染得像溶化的铁汁。1艘军舰的轮廓在霞光中,缓缓地向前移动。
  这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它正以30节的航速驶向马岛北部水域。今天,它将在那里担负警戒任务。
  索尔特舰长站在指挥塔上,望着舰尾那一道弧型的白色浪圈,心情振奋。他渴望战斗,渴望自己的军舰大显身手,几天来,他一直为见不着阿军飞机和舰艇的踪影而苦恼。
  索尔特是有理由为他的军舰骄傲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1975年才建成服役, 舰上装备有"海标枪"导弹系统以及“山猫"式直升机、114毫米舰炮。舰载电子设备除了通信声纳、导航仪外,还装有远程警戒雷达和敌我识别器。此外,还有1套"乌鸦座"干扰火箭装置。这是1艘集侦察、通讯、攻击、干扰、防空于一体的现代化军舰。
  上午10时,特遣舰队司令伍德沃德要通了索尔特的电话,询问情况并转告:根据情报,阿根廷空军活动频繁,有可能在空中采取行动......最后,伍德沃德叮嘱道:"'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我击沉,阿根廷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要高度戒备!"
  "明白了,不过"索尔特望着舰首那"零秒待发"的对空导弹,不以为然地说道,"请将军放心,他们害怕'谢菲尔德',恐怕不敢来找我吧!"
  索尔特没想到,就在他说话的时候,死神的阴影已渐渐向"谢菲尔德"号逼来。
  11点, 索尔特再次收到旗舰的防空警告,但他依然不屑一顾。他知道"谢菲尔德"号发现目标的距离是400公里, 在这个范围内,任何敌人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只要阿根廷飞机一出现,他便能叫它葬身鱼腹。
  但索尔特没想到的是:阿根廷人也有2艘"谢菲尔德"型的驱逐舰,因此他们早已掌握了这种类型军舰的优缺点。
  现在,他们就是要利用它的缺点,对它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在距"谢菲尔德"号300公里以外的"5月25日"号航空母舰上,阿根廷的1架"超级军旗"式飞机器飞了,它的机腹下挂着1枚红色弹身、白色弹头的"飞鱼"导弹。
  阿根廷人投入了最强的空中力量。
  "超级军旗"式攻击机是法国制造的舰载机,装有高性能的电子系统和多用雷达,低空时速达1.3马赫,具备良好的突防和对舰攻击能力。
  "飞鱼"式空舰导弹,也是法国制造的。它的体积小,弹头威力大,雷达反射面仅0.1米,射程为5-45公里,发射后可在离海面2-3米的高度以接近音速飞行。它在发射后为惯性制导,接近目标后则由电子自动定向仪操纵,命中率可达95%。
  攻击是按阿根廷飞行员在法国受训时绘制的战术要图进行的。"超级军旗"并非孤军作战,已先期升空的"海王星"海军侦察机在"超级军旗"刚一升空,便将捕获的目标指数传送了过去,为了充分利用地球曲线的掩护效果,躲避英军远程警戒雷达,"超级军旗"陡然从几千米的高空下降到距海面20-30米的高度。
  发动机大声轰鸣着,在机身后掀起了数米高的浪滔,迎面,大海呈圆弧形,风驰电掣般地起来,飞溅的海水已打上了座舱罩。
  在20-30米高度, 机载测高设备已几乎岂不到作用,飞行员稍有闪失便会葬身海底。在这样的高度,再先进的雷达也是盲区。为做到完全隐蔽,飞行员还关闭了机载雷达,完全屏着经验向目标疾飞而去。
  11时10分,飞行员估计已进入"飞鱼"攻击范围之内,因此突然急速拉起了飞机,"超级军旗"像1柄海中跃起的银箭,爬升到150米的高度,同时短暂打开了雷达,指示器荧光屏上顿时出现了"谢菲尔德"的信号。在瞬间之内,"飞鱼"的计算机已获得了所需数据,飞行员狠狠按下了发射电钮。只见"超级军旗"机腹下红光一闪,1枚"飞鱼"呼啸而出,在高出浪尖2-3米的地方,似一道闪电,直奔"谢菲尔德"而去。
  导弹刚一出膛,"超级军旗"便立即返航,能否击中目标,飞行员回到基地才能知道。
  "谢菲尔德"号悠悠行驶着,丝毫没料到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索尔特舰长仍站在高处,目光炯炯地扫视着海空。
  突然, 他的面孔一阵痉挛,他看见了呼啸而来的导弹,“飞鱼!飞鱼!"他心中惊呼道。
  他对它毫不陌生,皇家海军仓库就有这种导弹,他熟知它的性能。
  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索尔特只是大喊了一声:"隐蔽!"
  这是一个疯狂的瞬间,火光升起,爆炸声如雷,导弹准确击中水线以上1.8米的舰舷,穿透钢甲后在舱体内爆炸。导弹燃料引燃了舰上的电缆和油漆,一时浓烟滚滚,毒气四溢。
  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英军水兵们表现了勇敢和沉着,想尽办法试图自救。但打击是"灾难性的", "飞鱼"摧毁了“谢菲尔德"号的控制舱,舰上动力、电力和消防系统全部遭到破坏。5小时后,索尔特沉痛地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悲愤的水兵们划船离去时,含着泪唱着海军军歌,眼望着他们的战舰--1艘价值2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徐徐沉入了海底。
  这是一场高技术时代的海战,"谢菲尔德"号成了先进的空对舰导弹的牺牲者。它的沉没,也许将预示着一个新的海空战时代的到来。

  黑色的一天

  5月4日海战的胜利,像是给布宜诺斯艾利斯打了一针强心剂,一度情绪有些消沉的人民再度狂热气来, 他们聚集在总统府外,一遍遍地高呼,"加尔铁里,决战!"
  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庆节。24日晚,加尔铁里召集文武官员宣布了他的决定:用置敌于死地的方式来庆祝这个不寻常的节日。
  次日下午,南大西洋上一场最激烈的海空战开始了。
  阿根廷的飞行员们早已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临出发前,他们写好了遗书,将妻子儿女的照片深情地揣进了贴身口袋,有人还对着录音机,倾诉了自己为祖国而死的最后遗言。然后,他们拎起飞行皮囊,头也不回地走向了飞机。各式各样的飞机从阿根廷本土的几个机场接踵起飞,顷刻间便扑到英国军舰的上空,呼啸的炸弹雨点般地落下。英军士兵们操纵着各种防空武器,在天空织成一道道火网,可是阿根廷飞行员以熟练的规避动作一次次穿过这片火网,在浓烟和火光中突入突出,有的甚至紧贴着军舰桅杆,俯冲而来。1架飞机由于飞得太低,碰到了浪尖,一团火球骤起,飞机一头栽入了大海。
  在马岛东侧海域,阿根廷空军的2个4机编队的"天鹰"攻击机穿云破雾,以超低空方式攻击英国2艘"大刀"型护卫舰。英舰立即作出反应。随着舰空导弹的爆炸声, 2架“天鹰"同时被击落。但其余的飞机仍奋勇气来,450公斤的炸弹击穿了军舰的舰尾,在掠过直升机甲板时,又击毁了1架螺旋桨正疯狂旋转的"山猫"式直升机。
  阿军1架"其卡拉"式攻击机被炮火击伤后,拖着浓烟眼看就要扎进大海。突然飞机一声怪叫,机头又重新抬起,直端端地向1艘英舰冲来,顷刻间碎片四裂,这艘英国军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一位英国水兵在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我们刚刚接近马岛,便遭到阿根廷飞机的袭击,它们编队而来,且飞得很低,我们发现它们时已很近,无法有效迎战。阿根廷飞机一边发射火箭,一边丢下炸弹,只见甲板上火星四溅,周围滔天的水柱把军舰颠簸得东摇西晃。忽然“轰"的一响,几个同伴满身是血地被抛到海中。'完了'我心里叫了一声。"
  英国人的灾难并没有结束,阿根廷人又把目光瞄向了特遣舰队的旗舰--"无敌"号航空母舰。
  8架"天鹰"掩护着1架"超级军旗", 以密集队形掠过浓烟四起的海面直奔"无敌"号航空母舰, 在距"无敌"号50公里处,"天鹰"立即散开,分成2组,将前来拦截的英军“鹞"式飞机和"海标枪"防空导弹引向一旁, 同时,"超级军旗"迅速发射了2枚"飞鱼"导弹。
  在此危急时刻,担负护卫任务的英军"考文垂"号驱逐舰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舰长命令开足马力迎上前去,他要用自己的军舰挡住"飞鱼",同时他又命令向空中发射金属箔,干扰"飞鱼"的飞行方向。结果,1枚导弹准确地击中了"考文垂"的侧舷,另1枚则偏离方向,扎进了不远处"大西洋运送者"号大型运输舰的肚子里,只听轰隆两声巨响,熊熊大火吞噬了2条军舰的躯体。几小时后,它们双双沉入了几千米深的洋底。
  一直信心十足的英国国防大臣诺特接到报告后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好久,才愁容满面地哀叹:"皇家海军受到了沉重打击。"
  尽管英国特遣舰队的"鹞"式战斗机飞行员在空战中也表现出很高的战术水平,但相对阿根廷空军的一次次轮番攻击, 他们的拦截还是显得力量不足。不久,"普列第斯"号护卫舰、"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又相继被击沉。
  阿根廷人的勇猛、强悍和智慧,在他们的空军飞行员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损失严重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忧郁的愁云笼罩在每个国民的头上。如果说4月5日人们在朴茨茅斯是为这批"万里赴戎机"的将士壮行的话,现在,他们已对自己孩子的命运产生了"一去不复返"的预感。 一家报纸悲哀地写道:"英国也许将迎来一个阴森森的葬礼的季节。 "一位阵亡水兵的父亲岂不成声地说:“大英帝国难道非得让孩子们死在那个遥远的岛屿上不可吗?"
  这天晚上,撒切尔夫人在她日记的最后一行写道:"5月25日,黑色的一天。"

  最后的决战

  夜幕降临了,隆隆的爆炸声渐渐平息了下来,只有刺鼻的硝烟还笼罩着南大西洋的海面。特遣舰队的官兵还心有余悸地盯着渐渐黯淡下来的天空,救捞着自己的同伴。军舰上播发的海军军歌,也掩饰不了他们心中的悲凉。
  一直期望大英帝国庞大舰队一到,马岛上的阿根廷人就会望风披靡的英国战时内阁,此时也开始紧张不安了。大臣们一致认为:若不采取断然行动,那么滞留海上的舰队必将遭受阿根廷空军的一次次袭击,外交上也将逐渐对英国不利。
  就在这一夜,唐宁街10号向万里之外的舰队发出了一道电令:登陆。
  接到电令,舰队司令伍德沃德将军数日来阴沉的面容终于绽开了一丝笑容。
  登陆计划早在几天前就已在他心中酝酿成熟了。他要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陆军部队在陆地上创造一个奇迹。众所周知:马岛阿军有1万余人,且以逸待劳,而他的地面部队仅有6000人,如何能创造以少胜多的战绩呢?他想到了圣·卡洛斯。
  这无疑是个极具冒险的计划。圣·卡洛斯只是个小港,地形复杂,航道狭窄,舰艇接近困难。更让人头疼的是,它面向阿根廷本土,极易遭受从阿根廷本土起飞的飞机攻击。
  但圣·卡洛斯守军仅40余人,经过连日来的殊死搏杀,阿军驻岛兵力大部已被吸引到其首府斯坦利港附近,一旦在此登陆,阿军显然鞭长莫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是阿军防守最薄弱的环节。
  伍德沃德选择了"奇袭"。
  入夜,漆黑的海面像块巨大的黑幕,2艘英军登陆舰悄悄驶向圣·卡洛斯。3点30分,由3个突击营组成的登陆分队,划着橡皮艇飞快地接近海滩。
  与此同时,由"海王"式、"小羚羊"式和"支奴干"式直升机运载的2个伞兵营,也在夜空中降到了敌后。
  奇兵完全收到了奇效,当第1排枪弹划过夜空时,40名阿军便逃跑了,英军未折一兵一卒。天明时,英军已在滩头建立了一条宽4英里并有足够纵深的阵地,坦克、装甲车源源不断地开上了岸,"吹管"式和"轻剑"式防空导弹高高竖起,准备对付空袭之敌。
  马尔维纳斯之战,已到了决定胜败的时刻了。
  得到英军登陆的消息,加尔铁里震怒了,他再次召见了空军司令多索,命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立足未稳的英军赶下海去。
  多索神情严峻地望着总统,沉重地抬臂向他敬礼。他明白:整个马岛的命运,甚至整个阿根廷的命运,已经落到了他的肩上。
  天刚破晓,一架架阿根廷飞机便腾空而起,向在圣·卡洛斯登陆的英军旗去。天空中,"天鹰"攻击机,"其卡拉"攻击机发出恐怖的怪叫,"幻影"战斗机也不间断地发射密集的空地火箭,一排排尘土阵起,中弹的英军士兵在尘土中痛苦地抽搐,残缺的肢体不时被抛向天空。
  阿根廷飞机连续的猛烈突击,已基本破坏了英军登陆后的部署,阵地工事被炸得七零八落,向四面推进的英军突击队在阿空军的打击下也变得混乱不堪,其指挥官琼斯中校也被炸成了碎片。英军对圣·卡洛斯奇袭所收到的效果几乎全被阿根廷飞行员的打击抵消得一干二净。
  要是此时阿军地面部队再猛扑上来,那么圣·卡洛斯英军的末日便到了。但令人惊讶的是,万余阿根廷守军,竟未动一卒,关键时刻,阿根廷人未能给英军最致命的一剑。
  英国人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根廷有限的空中力量也在不停地被消耗着,几十架飞机被英国战斗机和航空导弹击毁,从本土起飞的许多轰炸机,由于航程太远,甚至未飞到圣·卡洛斯上空,便把炸弹扔到了海里。空中攻击渐渐减弱了。
  黄昏时分,战斗沉寂了,英军突击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守住了极其脆弱的滩头阵地。他们留在了马岛的土地上。
  加尔铁里终于喝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一位军事评论家指出:"如果马岛上修建了大型空军基地,那么结局可能完全不同了。"
  此时的阿根廷空军,在勇敢的搏杀之后,已如同一名浑身是伤的斗士,无力再发动强大的攻势了。现实是无情的:阿根廷作战飞机损失逾半;仅有的9枚"飞鱼"导弹已发射完毕;尤其严重的是,欧共体国家及北约已联合对阿实施武器禁运,阿根廷人已无法修复手中已折断的利刃了。
  胜利的天气,逐渐偏向英国一方。
  5月27日,在圣·卡洛斯站稳脚跟的英军兵分两路迅速南下。
  5月28日,英军进占达尔文港。
  5月31日,英军逼近马岛首府--斯坦利。
  此时,天空已不再有阿根廷空军的飞机了,一架架"支奴干"式和"海王"式直升机向前方输送着部队和装备, “鹞"式战斗机在空中威风凛凛地巡航待战,从阿松森岛远程奔袭来的"火神"战略轰炸机一遍遍地对斯坦利守军实施着地毯式轰炸。
  海面上,几十艘军舰的炮口,黑洞洞地指向目标。
  地面上,英军第3步兵旅和第5装甲旅像滚滚洪流涌向斯坦利。
  6月13日晚,英军向斯坦利发起了最后的进攻。10点30分,万炮轰鸣,大地震颤、"无敌"号、"竞技神"号航母上,一架架"鹞"式飞机腾空而起。
  截止14日早上6点,阿军在英军强大的攻势下,已是混乱不堪,他们的士兵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战机了。而敌人的飞机却像蝗虫般地涌来。阵地上,到处是哭声、喊声和呻吟声,战斗已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下午2时,鉴于损失严重,已无力抵抗,阿军守岛司令梅内斯将军被迫同英军地面部队司令穆尔少将举行了谈判。晚上9时,梅内斯抬起颤抖的手,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伦敦沸腾了,人们看见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那久已不见的狂热。此时此刻,人们似乎暂时忘记了"谢菲尔德"号,忘记了阿根廷飞机令人心悸的啸叫,忘记了尘土中将士们抽搐的身影,忘记了永远留在那个遥远岛屿上的几百个同胞的魂灵,忘记了4月5日那个惨淡的早晨......
  而此时的阿根廷,巨大的哀痛罩着人们的心头,他们相视无语,只用沉重的目光盯视着阴沉沉的天空,他们再度失去了马尔维纳斯,在等待了150年之后,他们还得等待下去……


  ------------------
  123456网文网 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