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
四十九


  张养吾听完这个故事,对毛岸英的钻研精神更为赞赏,但对历史事件有时也能重复演变又深感惊奇。他说:“听你这么说,仁川登陆简直是坎尼之战更大规模的翻版。”

  “是的。北朝鲜军队攻入南朝鲜纵深处和罗马军队深入迦太基中部战线完全一样,而麦克阿瑟在仁川发起的背后进攻和汉尼拔的士兵从罗马军队侧翼和后方扎紧口袋如出一辙。在洛东江的人民军虽然没有直接受到攻击,但并不说明它没有失败,因为占领汉城就意味着摧毁了北朝鲜军队可能的后勤供应——而它足以使这支军队面临灭顶之灾。”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不太明白。”张养吾问毛岸英,“麦克阿瑟口口声声说要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还说让他的士兵回家过圣诞节。这个感恩节究竟是个什么节日?”

  毛岸英在国外生活过,对洋节日多少懂一点,于是说:“感恩节起源于北美洲的英属殖民地普利茅斯,一六二一年那里获得了大丰收,当地居民举行了盛大庆祝活动以感谢上帝,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节日。感恩节的时间是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今年的感恩节应该是十一月二十三日。”

  “神佛不佑佞人。上帝并没有保佑他们干坏事,有什么恩可感?他们发动了侵略战争,是不义之战,我们志愿军早已为他们挖好了陷阱,掘好了坟墓,等到了感恩节那一天,让他们到东方阎王爷那里去报到、去感恩吧!”

  毛岸英和张养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结下了兄弟般的友情,张养吾非常赞赏毛岸英的读书精神,他还记得刚到大榆洞时,就看见毛岸英带来的行李除了部队发的东西外,就是中文、俄文、英文书,有平装的也有精装的,其中有《孙子兵法》、《朱元璋传》、《欧洲哲学史》等。帮助搬书的公务员惊讶地说:“带来这么多书呀,念完这些书不胀破肚皮才怪呢!”

  “哪能胀破肚皮!俗话说‘学富五车’,我带这点书哪够用,‘书到用时方恨少’嘛!”毛岸英笑着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你这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了!”张养吾也吃惊地说。

  “有些书是爸爸送的,一时舍不得撂在家里,在战争空隙可以看一看。有些书是工作需要的,特别是有关军事和哲学方面的书,彭总不知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再有我想咱们这辈子不可能老打仗,美国鬼子也不经打,所以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一点经济知识,等回国了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毛岸英豪情满怀地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养吾知道毛岸英从小就爱学习。他八岁时曾指出父亲在一篇稿子里把马列主义的“主”字写成了“玉”字,毛泽东还幽默地说:好啊,你小子敢挑马列主义的毛病!马列主义的“主”变成“玉”,那就是说主义不要老顶在头上,要揣在怀里。玉是宝贝,马列主义就是当今世界的宝贝嘛!

  在上海流浪时,毛岸英每天少吃一个烧饼,饿着肚子攒够了八块钱,买了一本《学生字典》。卖完报回到破庙里,他就读剩下的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翻开字典,就这样他学会了看书识字。后来,他又买了一些旧书来读,从《杨家将》、《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书中了解到不少中国历史知识。

  在苏联国际儿童院时,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毛岸英经常去图书馆翻阅资料。有一次图书管理员都下班回家了,他还在聚精会神地看他父亲写的《论持久战》,结果被不知情的管理员关在图书馆里呆了一夜。

  毛岸英像他父亲一样“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苏联学习时,他一边阅读军事著作,写读书笔记,一边关注国内的百团大战,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对彭德怀将军产生了敬仰之情。

  毛岸英在苏联还写过一篇长达三千多字的文章《中国儿童在苏联》,内容生动活泼,文笔优美流畅,被在莫斯科治疗臂伤的周恩来带回延安,刊登在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二日的《新中华报》上,报社还配发了“编者按”。

  毛岸英还用毛笔在一张纸上书写“经常地学习,用心地学习,联系实际地学习,创造地学习,虚心地学习”等五句话,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学习。

  可以说,在毛岸英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勤学好问和钻研精神主要来自于父亲毛泽东的基因,而他的善良、刚毅和执著,则来自于母亲杨开慧的熏陶。毛泽东常对岸英说:“你祖母最关心的是做人要正,做事要公,勤劳为本,读书为根。她老人家要是还健在的话,见到你们就会问:我的孙子,你们爱读书吗?给奶奶背几段古诗听听吧!”

  彭德怀见毛岸英经常在空闲时间咿里哇啦地朗读外语,就对他说:“岸英,你工作与学习都抓得太紧了,咱这是前线,生活节奏本来就很紧张,你不但要工作好,学习好,还要休息好呀!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工作。”

  “外语不能撂,一撂下就全忘了。”毛岸英合上书本说,“我学习不怕打憋,越憋越出智慧,就怕止步不学。”

  “像你这样爱学习的人,是个做秘书的好材料。等打完仗,我得把你带到大西北去。”

  “说定了,到时候我跟你走。”毛岸英认真地说。

  彭德怀对毛岸英的好学钻研精神很赞赏,说毛岸英像他父亲一样有那么一股认真追求的劲头。有一次,警卫班要吸收新党员,准备在开支部大会时唱《国际歌》。毛岸英找来中文歌词,唱了几遍后发现不对劲,就一边唱一边琢磨。

  彭德怀看见毛岸英手里捧着一本书,嘴里哼着歌曲,不解地问:“岸英,你究竟是在看书还是在唱歌?”

  “彭总,我是在研究《国际歌》,有些歌词中文翻译得不准确。”

  “你小子,可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改《国际歌》!”彭德怀笑着说。

  “我觉得‘起来,全世界的罪人’,‘罪人’译得不得劲儿,也不准确。还有那‘我们一钱不值’,这不是把自己说扁了吗?”毛岸英说,“我觉得把‘罪人’改成‘苦人’好。”

  “改成‘受苦人’更顺口。”彭德怀思索着说。

  “‘我们一钱不值’,这句翻译过来,‘是我们一点财产也没有’,唱不上来呢!”

  “‘没有财产’太啰嗦,不如改成‘一无所有’。”

  “对对对,改成‘一无所有’好!”毛岸英满意地重唱一遍: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过了几天,防空回来的毛岸英又翻开笔记本对彭德怀说:“彭总,《国际歌》里有一句‘新社会的主人’,什么是新社会的标准?”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