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
七十九


  “你们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非常辛苦,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在起居饮食上要多加注意。”

  “不过,有一件事……我不能不告诉你。”林亭沉默了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说,“毛岸英……牺牲了。”

  “啊?你说什么……”向三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毛岸英牺牲了!”宛如晴天一声霹雳在向三立头上炸响,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急忙问道,“这是真的吗?你这消息可确实?”

  “确实。”林亭肯定地说,“周总理已接到志愿军司令部从朝鲜前线发来的电报,只是尚未把这一噩耗通报给毛主席。”

  向三立终于相信了这一突如其来的残酷事实。他悲恸万分,默默地回忆着岸英短暂的一生,岸英的童年,以及他与岸英相处的日子,顿时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泪如泉涌。

  林亭见向三立悲痛欲绝,安慰几句话后便起身告辞。他说:“三立,我走了。岸英牺牲的事还未公开,你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外传。你也要保重身体,过几天我再来看你。”

  向三立从愣怔中清醒过来,忙说:“你慢走,不送了。”

  向三立清楚地记得,毛岸英出发的前一天曾向他辞行,他还依依不舍地送了毛岸英一程。临别时,毛岸英握住他的手说:“我要出远门了,暂时不会回来。你的学习和进步,我也知道,应该继续努力,克服困难,向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向三立祝毛岸英一路平安,并望他早日凯旋而归。没想到春色已至,毛岸英却作了未归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几十年来,毛岸英的音容笑貌仍然时常浮现在向三立的眼前,毛岸英对他的关心、帮助使他终生难忘。向三立一直牢记毛岸英要他“靠拢组织”的嘱咐,始终不渝地追求进步,曾多次向党组织提出他的迫切要求,直到晚年,希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一九九一年“七一”前夕,向三立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当时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今天是我难忘的一天,生平最愉快的一天。”

  在实现终生愿望的这一天,古稀老人在家中赋诗一首,以表达对毛岸英的无限怀念之情:

  童年情谊最难忘,

  板仓一别叶正黄。

  四十年前奔异域,

  忠骸侠骨葬他乡。

  每读遗书添惆怅,

  情真义重何感伤。

  振兴中华不畏险,

  改革开放正翱翔。

  李银桥:思齐啊,你别哭了,你爸爸的手都冰凉了,他也悲痛难过呀!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了,从而结束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全世界人民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连日来,中朝两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然而,丰泽园里的毛泽东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喜悦和忧伤交织在一起,心情极为复杂。

  毛泽东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喜怒哀乐任其挥洒,从不掩饰内心的情感。然而,面对儿女亲情,尤其在儿媳面前,毛泽东不得不像演戏一样深藏悲伤,强装欢颜。饰演如此复杂的角色,即使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也非易事,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在这场家庭悲剧中充当的还是主角。

  两年零八个月,一百四十个星期日,毛泽东就这样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之痛,将这不幸的消息瞒住刘思齐,以便让她安心学习。然而儿媳每一次的看望,对他来说都是一场感情上的折磨,是一种慢刀割肉般的钝痛。刘思齐每次过来,都要问他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还不来信?毛泽东总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寻找各种话题来安慰自己的儿媳。

  刘思齐作为毛岸英的妻子,没有一天不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常常是辗转反侧,冥思难眠。漫长的等待中,她只接到过岸英的一封信,并不知道丈夫去了什么地方。直到一九五三年初,她偶尔从摄影记者侯波手里得到一张照片,这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参加了志愿军,去了朝鲜战场。看到岸英身着朝鲜人民军军装,站在雪地里显得是那样的威武英俊,思齐心头涌出一缕甜美和自豪。从此以后,她天天盼望岸英的佳音,就像一首唐诗里所说的那样:“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姐姐,朝鲜停战了,志愿军快要回国了,岸英哥也该回来了!”少华高兴得双脚跳着离了地,脖子上的红领巾随着她的跳动也一飘一飘的。

  “中国军队是仁义之师,既然战争结束了,志愿军不会长期留在朝鲜,我想哥哥很快就会回来的,我们要做好迎接哥哥的准备哟!”不修边幅的毛岸青大大咧咧地说。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