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传

第二十八章 当评选为院士的时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袁隆平是获得世界级奖项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之一。可是,与那一系列大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曾三次为袁隆平申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都屡屡受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由国家设立的在科学技术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最高荣誉称号,为终身荣誉。两院院士的产生,按照统一的标准与严格的程序进行提名推荐与遴选,宁缺勿滥。
   
    袁隆平作为院士候选人,曾被提名四届,三届受挫。
   
    首次,1991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推荐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院学部委员候选人。于1992年公布的新增选的210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科学院院士前身)中,生物学部新增选了 34名委员,袁隆平榜上无名。
   
    1993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二次提名推荐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院学部委员候选人,又一次落榜。
   
    袁隆平作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两次未评上学部委员,在全国科技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新闻界有记者称,袁隆平未被评上学部委员,比评上引起的震动更大。
   
    袁隆平在国内外影响如此之大,然而在我国学术界却受如此冷落,原因何在?有人说袁隆平缺少过硬的学术著作。可是,一位为袁隆平鸣不平的权威人士称:袁隆平的论文和著作曾多次获奖。其中《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等被学术界公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重大突破。他的专著《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曾获国家图书一等奖,该书被列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十大著作”之一。
   
    所以,
   
    “缺少过硬的学术著作”一说的根据显然不充分。
   
    对于评不评院士,袁隆平自己则显得很平静。当世俗的寒气袭来时,那正是他在精神世界和科研中另辟蹊径的最好时节。他在科研事业中,总是努力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誉人毁,概不动心,因为他完全沉浸在开拓创新的快乐之中了。
   
    袁隆平总能从成绩、荣誉乃至名利和地位等诸多“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诸多“包袱”之外,他胸中惟有杂交水稻的现在与未来。
   
    袁隆平以为自己属于红土地的子民,从来没向生活屈服过。当“洪水”袭来时,他没有低头;当他的科研成果遭到践踏时,他没有唉声叹气;没有评上院士,算得了什么!
   
    袁隆平没有评上院士,尽管自己泰然处之,但细心的妻子还是看出了点什么,耐心地劝他说:
   
    “咱争那些干啥?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是当年不遇上那个‘伯乐’,下煤矿,放农村,不也得过吗?人家韩信当年还受胯下之辱哩,咱在这些事上要想开些,可不能为这些事影响科学研究。要保持杂交水稻世界领先的位置,就不能半途而废,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干呀!”
   
    袁隆平对邓哲说:
   
    “你尽管放心,命运注定我这一生就是要脚踏实地,因为我这一双脚啊,已经离不开土地了!”袁隆平接着说下去: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勇士,没有人能够打败他,因为他是土地的儿子,只要他的双脚不离开土地,土地母亲就会供给他源源不断的力量。有一天,他的对手得知了他的秘密,将他高高地举到了空中,他的力量消失了,他被打败了……
   
    “如果我整天飘浮于显赫的名誉、地位之中,那么我的双脚便会慢慢地离开土地,我所积蓄的力量也将会慢慢地消失啊!”
   
    邓哲若有所悟地微笑着点点头。
   
    这时,袁隆平陷入了沉思。他忆起了母亲在世时,用流利的英语给他读过的梭罗撰写的《瓦尔登湖》的故事,妈妈说:
   
    “梭罗认为生活在有山有水有树的乡间更加美好。于是,他从喧嚣的纽约来到了静静的瓦尔登湖畔,走出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去膜拜天然原始森林。”
   
    袁隆平曾与母亲开玩笑说:
   
    “你这位老太太不就是从车水马龙的重庆,来到湘西这有山有水有树的乡间吗?”
   
    老母亲用英语接着说下去:
   
    “梭罗走进大森林,最令他神往的是那些林中的生灵。一只美洲鹟来到梭罗小木屋中做巢,一只知更鸟在他屋侧一棵松树上巢居着,斑鸠呜叫着,从一根枝丫飞向另一根枝丫。而褐色的松鼠从树枝上盘旋下来,也对梭罗特别好奇。一只山雀飞来停留在梭罗的肩头,待了好一会儿。梭罗感动地写道:
   
    ‘当时我觉得,佩戴任何的肩章,都比不上我这一次光荣。’”
   
    最后,老母亲意味深长地说:
   
    “最可贵的是,梭罗总是保持着一种淡泊的心境。”
   
    心境的淡泊,注定了袁隆平后半生的宁静。而正是在这种淡泊和宁静中,袁隆平创造了辉煌。这辉煌,就是袁隆平的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和即将取得成功的超级稻……
   
    保持心境的淡泊,使得他变得很纯粹,很天真。他总是把自己当成在大海边寻找贝壳的孩子,这种纯真的品格,使他面对挫折,百折不挠,成为献身事业的勇士。
   
    袁隆平就是持着这种孩童般的心灵发现了杂交水稻,专注于杂交水稻,他总以为专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充实。
   
    1994年与1995年,湖南省政府又第三次、第四次向中国工程院上报,提名、推荐袁隆平作为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候选人,而且在每次上报的候选人中排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科协、中国资源委员会等国家一级学会也向中国工程院推荐袁隆平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经过多次严格的提名、推荐、评审、遴选,袁隆平终于于 1995年5月被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 1995年6月20日给袁隆平的信中写道:
   
    袁隆平同志:
   
    我十分荣幸地通知您,您于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
   
    程院院士,当选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特此通知,顺致祝
   
    贺。
   
    朱光亚
   
    1995年6月20日
   
    当袁隆平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通知时,他的表情是平静的。他说,评上院士,不过是工资长了些,有了一个新的名号,而我还是从前的我,我并没有因评上院士而与从前有什么不同。他说,评上院士,对于丰富我的人生也许不无意义,而对于实现真实的自我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就不好说了。
   
    袁隆平总是保持心境的宁静和淡泊,力求免受盛名的侵扰。他以为只有专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人生才会更加充实,更加恒久。
   
    袁隆平这种超脱、坦荡、大彻大悟的胸襟,是多么令人尊敬啊!也许正是因为袁隆平具有这样宽广的胸襟,在有些事情上,看似屡屡受挫,但是,因为他根植于自己所从事的杂交水稻事业,忠实于国家,忠实于人民,所以,从总体看,从长远看,他终究是一个成功者,他在我国当代科技史上,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
    


123456网文网(my285.com)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