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传

第三十二章 “神农”礼赞

 
   
    “民以食为天。”
   
    人民对于“神农”的恩泽感念不忘,乃天经地义。
   
    一次,袁隆平到湖北参加会议,特意赶往遂州拜谒了“神农洞”。
   
    相传神农洞是炎帝遇难脱险获得第二次生命的地方,这里供奉着炎帝的塑像。袁隆平向这位光耀九州的“神农”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以表达他对这位先贤的敬仰之情。
   
    炎帝,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曾经在五千多年以前,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为民疗疾。神农炎帝的丰功伟绩,誉满九州,名扬天下。
   
    陪同袁隆平前来拜谒的当地友人介绍说,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到神农洞朝拜的来自海内外的华人络绎不绝,神农洞成为了华夏儿女寻根的圣地,中华儿女把神农称为衣食之父。
   
    袁隆平总是追寻着先贤的足迹,试图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寻求富国强民的途径。
   
    袁隆平想到,我们人类历史的长河,犹如一个无限长的链条,每一个生命都是链条中的一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这支链条,神农炎帝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家园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珍惜始祖留下的一切。没有炎黄始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血管中流动着的正是他们的血液。历史的链条把我们与前人连接了起来,把前人和后人连接了起来。
   
    神农洞可以说是这条链条的一端。
   
    这链条的另一端则是湖南省炎陵县的炎帝陵。
   
    1996年清明节这一天,湖南省政府在修葺一新的炎帝陵举办首届公祭活动。他们请来袁隆平当主祭人,请他点燃公祭圣火。中华儿女将最高的荣耀给予了他们心目中的“当代神农”袁隆平。
   
    人们相信万物之神。然而,我们中华民族更相信自己的衣食父母炎帝和黄帝,并且以作为炎黄子孙而骄傲和自豪。
   
    袁隆平的得力助手罗孝和听说袁隆平要去为炎帝陵揭幕,特意赶来说:
   
    “袁先生,你在炎帝陵前,一定代我向这位神农始祖多鞠一个躬。”
   
    “为什么?”袁隆平笑眯眯地问他。
   
    “因为我自幼便崇拜神农炎帝。”接着,罗孝和讲了一段故事。他说:
   
    “小时候,每年春天开犁之前,母亲都要用白面蒸一块大寿糕。等到二月初二那一天,母亲将那块寿糕郑重地交给父亲。父亲右肩扛着那张老式耕犁,左手用竹篮提着寿糕,我替父亲牵着牛,走向田问。
   
    “路上,我问父亲,拿那寿糕祭谁?父亲说是祭神农炎帝。我问炎帝是谁?父亲说炎帝是管犁地种田的神。
   
    “到田问以后,父亲将寿糕摆放在老步犁的前头,朝天作个长揖,而后把那犁铧深深地插下去,划开新春第一道犁沟……
   
    “父亲说五千年以前是炎帝开了人间第一犁,以后,人类一代又一代地效仿神农炎帝,在一年又一年的新春开犁耕地……
   
    “我父亲总是非常虔诚地敬奉炎帝,他口中常说,炎帝开了人间第一犁,炎帝是给我们庄稼人带来恩惠的神。”
   
    于是,袁隆平带着这个美好的故事,带着助手的嘱托,走向炎帝陵,走向罗霄山脉的西段。
   
    罗霄山脉的初春,盛开着层层叠叠的玉兰花。未加修剪的玉兰花树,低低地分出枝杈,盛开在游人的脚下,那硕大而华贵的花朵,飘出阵阵清香。那一朵朵将开的玉兰花,像是一枝枝伸向天空的毛笔,书写着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相传,炎帝南巡访贤,登上罗霄山,见山水灵秀,民众勤劳,便与民同行,耕于斯,死于斯,从而被民众誉为神农。
   
    当然,炎帝也并非神仙,他尝百草,识五谷,创农耕的功德及其影响力,绝非神仙与之可比。
   
    就在这次公祭之前,考古学家在离炎帝陵不远的株洲市发现了远古时代人工栽培的水稻。这表明神农氏在此地教民农耕之说,绝非子虚乌有。
   
    炎帝陵,又名“天子坟”。炎帝祠庙及其陵墓皆坐北朝南,依次为正阳门、祭祀亭、炎帝殿及陵寝。
   
    “炎帝神农氏之墓”的石碑立于碑亭内。
   
    炎帝陵四周,古木掩翳,溪水环流,岸边有“龙脑石”兀立,龙首、龙爪栩栩如生。炎帝陵西侧,横卧着一座巨大的天然凹下去的石池,人们称之为炎帝采草药的洗药池。
   
    好一座雄伟的高山,山崖有“龙脑石”兀立,山崩有雄鹰翱翔,杜鹃声声啼叫,山谷幽深肃穆。松脂的浓馥,柏叶的清香,浸肌润肤,令人心旷神怡。
   
    站在炎帝陵,凭高远眺,更是景象万千。只见群峰争奇,众坡竞秀,满山满坡的红杜鹃,满山满坡的苍松翠竹,几乎入眼都是景。但见高高低低的山峰,深深浅浅的沟壑。人们说,罗霄山是由众多山峰垒成的山。袁隆平感慨万端,他想到,没有众多的山峰,便没有罗霄山;没有炎帝始祖和他后辈的不懈努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世代文明。
   
    相传,神农炎帝生前曾在这里品尝百草,不顾生死,曾一天中毒72次,仍不肯罢休。经过无数次锲而不舍的实验,最终为人类尝出了赖以牛存的稻、黍、稷、麦、豆五谷及360多种草药。
   
    袁隆平从炎帝陵所在的山头拣回了一块山石,他将这块山石恭恭敬敬地放在自己书房的案头。这块山石向他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净化着他的灵魂……
   
    对炎帝的祭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炎帝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诸神之中的一位。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治病吃的草药,都与炎帝的创造相关,人们称他为“衣食父母”,他是一位与人类同甘共苦,哺育人类繁衍生息的“父母”神。
   
    人们为炎帝举行的祭祀仪式,说明了炎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上午9时,祭陵仪式宣布开始。
   
    主祭人袁隆平在数百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的簇拥下来到“天子坟”前。
   
    司仪宣布:献太牢,上供果。
   
    于是,人们将牛、羊、猪(三牲俱全为太牢)各一具抬上供桌,随后则是五彩缤纷的果蔬陆陆续续被礼仪人员摆上供桌。
   
    接着,主祭人袁隆平和诸位陪祭人依次盥手,就位。只见主祭人袁隆平高擎起火把,点燃了祭坛前的圣火。
   
    随后,海内外嘉宾先后奠酒,读祭文,向“天子坟”行鞠躬礼。
   
    在古朴典雅的古乐曲和舞蹈表演之后,由一位农民代表手持原始的犁杖,铧开了罗霄山春天的第一犁……
   
    由袁隆平点燃的圣火,则继续闪耀着火焰,仿佛是从刀耕火种的年代传来的赞歌。
   
    这里是春天,这是在袁隆平生命中遇见的最美好的季节。
   
    炎帝陵的东侧有一片山地,那山地拥有惟一的红色,那是一种耀眼的赤红,红得那样灿烂,那样固执。由此,袁隆平想到,这红色的土地,或许来源于原始人类刀耕火种时焚烧的烈火;这红色的土地,或许是被炎帝始祖给烧红的。这些原始而热烈的红土地,犹如远古时代的图腾,横卧在他的眼前,他感到了一种波澜壮阔的美。
   
    袁隆平捧起一块刚刚用耕犁翻出来的红色泥土,感到了一股湿热的气流从手掌缓缓流人心田。于是,心中激荡起一股力量。
   
    他若有所悟:这就是红土地的力量!
   
    袁隆平想到,他是红土地的子民,是红土地给予了他寻梦的力量。这力量,是塑造生命与振兴生命的源泉。
   
    我们说,这红土地孕育了一代英明领袖,孕育了倔强的山河,也孕育了一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土地崇拜是我国农民的一种美德,
   
    “尊天而敬地”的古老情怀,代代相传。每逢播种的春天,收获的秋天,我国农民不仅要祭奉祖先,还要祭奉始祖神农。他们年年祈求神农保佑,祈求五谷丰登。
   
    袁隆平远远瞧见一位老农在另一个山坡上手把铁锨深翻土地。只见那位农民俯着身子,背朝天空,面对着肥沃的红土地,喘着粗气,深深地挖下去,身子稳稳地扎根于那一片红土地。
   
    迎着料峭的春风,流足了汗水的老农放下铁锨,坐在山坡的一块岩石上,从身上摸出一杆旱烟袋,从布袋里捏一撮烟丝,按入烟斗里,点上火,用嘴对准烟嘴儿“咝啦、咝啦”地吸着…… 一袋烟抽完了,那老农站起身来,重新紧握铁锨,继续挖地…… 那一串串汗水流个不停。
   
    袁隆平用敬仰的目光凝视着那位老农民,感慨万端。他感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就是由眼前这样的农民一锨一锨开掘出来的;当然,他也感慨我们文明古国今日的落后现状,为了摆脱这落后现状,他们在竭尽全力地开掘……
   
    夜晚,罗霄山脉西麓被五彩缤纷的焰火映照得多姿多彩,雄伟壮观的罗霄山更加灿烂辉煌。轰然爆裂的烟火响彻天宇。这火焰,这声响,带给袁隆平的是振奋和鼓舞。


123456网文网(my285.com)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