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血火海洋 / 郭富文 > 
三十七


  也许原始人最初是把芦苇捆在一起抱着渡河的,但没有成功。多次的失败,迫使他们找到浮力更大的东西,这便出现的了《易经》上讲的“包荒冯河”的卦辞。“包”是“匏”的假借字,就是葫芦;“荒”是空虚的意思;“冯”即单身泅渡。把这句话联系起来就是:抱着空心的葫芦游水渡河去。那时,河边生长着一些成熟的葫芦,浮力很大,原始人就把葫芦用绳子拴起来,系在腰间,增加浮力,解放出双手,以提高划行的速度。河对岸部落的人见此情景,无不拍手称快。他们热情接待了来自对岸的造访者,给了他火种和烧肉,并把他送到河边,看着他泅到河的对岸。

  若干年后,原始人学会了使用石器,并炼出了铁,制造出了简单的工具,还用牛羊之类的牲畜皮革制成皮囊,来代替不太灵便的葫芦。羊皮囊的制作一直延续至今,在黄河中游的山西、内蒙,依然能够看到用羊皮囊和羊皮筏子渡河的情景。由几个羊皮囊连结在一起做成的羊皮筏子,其浮力增加,载重量很大,不仅满足了大河两岸人们之间的交往,还促进了两岸的贸易发展。这时候,生活在山中的原始人纷纷走出深山,来到大河流域的平原生活,垦殖土地,饲养牲畜,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相对独立的原始部落。

  为使部落间的交往更加便捷、安全,人们便产生了制造独木舟的想法。其实,这个想法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在森林中,有一些干枯的古树干,在遭到雷击后往往被烧掉一部分,特别是中间的朽木,燃烧后形成了舟的雏形,很适合航渡,先人们便“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据史书记载,独木舟的产生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刳木为舟”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极为有趣。先民们先用石器砍伐一段适合做独木舟的树干,用火烧掉中间的部分,然后用石斧一点一点地砍凿。经过反复砍凿、修整,第一个手工独木舟就造出来了。

  独木舟被称为现代船的鼻祖,是因为它具备了航行的条件,其浮力和载重量都明显增加,人又能操纵自如。独木舟并非我国独有,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这种造船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已知的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大汶口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里发现有石斧、石锛,精美的黑陶、彩陶,也有原始的独木舟的痕迹。这里的人们在六七千年前就喜欢乘舟弄潮,富于冒险航行的精神。他们乘筏驾舟,带着自己的文化,渡渤海,沿黄海北岸,到朝鲜半岛南端,然后借左旋环流,航行到日本北部的初云地区。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地区,也留有龙山文化的踪迹,甚至在太平洋彼岸的南美洲、太平洋中部的岛屿上,都留有远古先人们带去的华夏文明。

  我们无法判定先人们乘木筏或独木舟远洋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这毕竟是事实。龙山的先人们是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漂航。这条海流在北纬40度,长年西风东流、顺风顺浪,流速每日可达20~25海里,一直可以漂到北美洲的西岸。这条航线已被理论证实。

  几乎与此同时,我国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的先民们,则顺着另外两条海流向东南漂流越过太平洋。一条是北西洋暖流,它位于北纬30度以北的西风带,长年向东流,流速12海里。这条航线的起点正是钱塘江口附近的河姆渡,中途通过夏威夷群岛北端,而后直对拉丁美洲墨西哥北部的瓜达卢佩岛附近。另一条航线又称赤道逆流,它位于赤道北端3~10度之间,长年向东流。它在东经180度处与南赤道洋流相遇后分作两股,一股向东,另一股形成东澳大利亚洋流,又转向东,成为新西兰洋流,再合于西洋的西风漂流,一直向东,流到南美的秘鲁。

  大海为我们的先民们提供了远洋的流向,至于先民们到达美洲的说法得到证实,则是200年前的事。人类考古学家在美洲,特别是在墨西哥发现不少中国古代风格的墓碑、石器、壁画、建筑、文字、铜器、纹饰以及风俗习惯。一些欧美学者便认为,在3000年前就可能有一批中国人航海到达了美洲。“相去三千里,日夜相背驰。”美洲委内瑞拉的学者维西弗兰卡说:“美洲前奥乐梅克文化,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商朝一批移民从黄河流域向东迁徙,渡过太平洋在中美洲登陆后,将高度发达的文化在美洲传播的结果。”

  1997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应邀出访美洲四国,基本上是沿着先人们开辟的航线航行的,去时走北线,回来行南线。在参观墨西哥国家博物馆时,不少官兵惊呼道:“这哪里是在美洲?简直就是在参观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博物馆。”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先民们在古时候就乘木筏到达美洲确凿无疑,而且留下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这种航海活动绝不是偶然的,完全是有组织、有目的的航海行动。

  我们深深为我们的先民们那种不惧大海、扬帆搏浪的勇气感到自豪,但为什么这一壮举后来中断了呢?这的确是个谜。中国人到美洲的航行总是带着许多扑朔迷离的色彩,有待我们去揭开这个谜底。

  2. 木船的出现使远航梦幻成真。楼船的建造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促使了“水师”的诞生。徐福东渡并非为秦皇搜寻“仙药”。

  我国木板船的问世至少在夏代。

  木板船的建造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一是人类要懂得冶炼技术,用青铜制造锛、凿、锯等金属工具;二是木板的捻缝技术,防止破损漏水。从我国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看,我国在夏代已掌握了这些技术。在夏代遗址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发现了夏代的铸铜和冶炼作坊,并在济南大辛庄、河北唐山的大城山等地发掘到夏代的青铜锯等木工工具。因此,从夏代起,人们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制造船舶了。

  木船的流线型,减少了水的阻力,提高了航行速度,加大了装载量,是航海技术的重大突破,并提高了人们在水文、气象、潮流、潮汐等方面的认识。古时候的人类并不像现在的人类那样娇气,他们有着极强的体魄和耐力,在陆地上奔走如飞。那时候没有望远镜之类的航海仪器,他们仅凭双眼就能看到10海里之外的岛屿、船舶,利用星座就能判断方位和方向,看看天空就能预测风云变幻。现代人对工具的依赖性增强,自身的功能却在逐渐退化,虽然大脑是发达了一些,但还是很难想象出古人是怎样航海到美洲大陆的。

  造出木船之后,经过数百年的航行摸索,人们发现风力对航海的作用很大,便想借助风力航行,于是造出了帆。我国出现帆船大概是在殷商时代。古文字学家认为,甲骨文中的“凡”与“帆”是同字,它生动、形象地记述了帆船时代的进步与辉煌。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