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十四、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

  1975年2月基辛格访问中国的目的在安排福特总统于同年12月访问中国的议题和公报内容,由于此时的双边关系乏善可陈,所以访问后根本没有发表联合公报。基辛格在10月21日会见毛泽东的前一天,曾和邓小平举行过两次会谈。邓小平的谈话仍以反苏为主题,再度警告美国,“北极熊”的手法是声东击西,并直指美国的作法是姑息主义,基辛格对邓小平的说法极不以为然。
  基辛格对慕尼黑的话题特别敏感,说他不但研究过这个问题,还要以受害的当事人现身说法。他指出,慕尼黑的悲剧是西方领袖不承认希特勒带给世界的威胁,而现在美国对苏联的威胁则毫无幻想,他强调,一个每年花1100亿美金在国防经费的国家,不致于追求慕尼黑的精神吧。
  次日早上[1975年10月2日],基辛格拜会了邓小平和乔冠华,就福特来访的细节问题展开讨论。乔冠华说的话显然让基辛格耿耿于怀,他提醒他们:“如果我们看起来像吵架,完全无益于双方利益。我想我们应该等到联合国里再辩,而不是在总统来访时。”这次会谈的焦点,在于基辛格对世界局势的通常的简报,包括中东问题、美欧关系、和东亚问题。这些话都是以防堵苏联霸权为出发点。他指出中国希望美国在各种苏联问题上,采取拒不妥协的态度,也表示美国国内的政治情势,不容许他们如此做,不过,福特政府在安哥拉、葡萄牙、和其他地区都在阻止扩张主义。在下面的摘要中,他也谈到批评他的人们。
  基辛格:那些经常攻击我们提出和缓紧关系策略的人——我所说的是美国人,我稍后再说外国人——他们也告诉我们,中东的问题所在,就是我们没有和苏联合作来解决问题的人,这都是同一批人。我们的政策,也正是要避免在这个问题上与苏联妥协。你们已经看过很多我们的人了,不妨自己判断。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真的像范锡先生和他的幕僚所说的,放弃了优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的话,那么这种相对权力论,将会让整个西欧都“芬兰化”。事情不能这样,这样也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去让苏联认为我们会接受核武器使用上的重大战略变化,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必须让苏联相信,不论在任何一种武器上,我们都不会默许打破现在的均势局面。
  (在讨论过程中,邓小平质疑美国销售大麦给苏联、提供西方贷款、出售技术给莫斯科,以及赫尔辛基会议的结果。)
  基辛格:在经济借贷方面,我们说的比做的多,欧洲人则是做的比他们说的多。欧洲——在西德与法国之间——已经放出了约计75亿元的信用贷款,而美国这些年来则是放出了5亿元。
  邓小平:70亿?
  基辛格:是的,我们利用科技的前景,来缓和苏联外交政策上的动作,我们也只销售零件给苏联,而不整厂输出,让苏联在这方面无法币依赖我们。某些欧洲国家把整个工厂卖绘苏联,真是不高明。不幸地是,这么小额度的美国信用贷款,却把生意放进毫无策略的欧洲人手中。对我们而言,这不是做生意,我们贷款,只是基于战略的考虑……
  邓小平:我们注意到了,最热衷宣布欧洲安全会议取得所谓成功的人,第一个是苏联,其次就是美国。
  基辛格:不是的,苏联人的确是第一个,但是第二个是我们美国国内的反对人士。美国政府没有说欧洲安全会议有什么伟大成就。苏联必须宣布成功,因为他们因袭这种政策已经15年了。
  我们的看法是——不论他们公开场合里怎么说——苏联可能觉得他们对欧洲安全会议的计算错了。他们由西方国家得到的,只是些过去就已解决的事件的一般声明。而我们却在实际议题上,取得了施压的方法。
  欧洲已经没有尚待解决的疆界问题了。巴尔干国界问题已经在1946—1947年间的巴黎和会解决了。波兰东部国界已经在雅尔塔设定了,而东西德双方政府也已经承认了波兰西部的疆界。在欧洲,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未定界的问题了。有些我们的政客还搞不清楚,但在法律上这却是事实。
  (在讨论美国及中国的关系时,基辛格试看说明他草拟的公报的正当性,即在强调双方已经采取局部措施走向关系正常化。)
  基辛格:在我们的双边关系上,关于关系正常化的议题,我们已经表明我们在上海公报上的原则不会改变,我们也会在这次公报里提出一些建议,朝这个方向前进。我们认为在双边关系上展现一些活力和进步是重要的。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们特别在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层次,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如何在抵御霸权野心的努力上,不论在西方或是在东方,处于一个最佳的位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在双边关系上展现一些改善。如果中国不在美国人心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话,我们就很难让美国人民支持我们要做的事情。而除非我们的双边关系有进步,全美上下就不会在乎你们。这都要看你们自己了。
  (尽管理智的邓小平早上质疑美国的政策,但是直到下午,他才以尖锐的批判炮轰基辛格,基辛格认为这是毛泽东提纲挈领的。在批评美国现任政府的政策和尼克松政府作了不利的比较后,邓小平再旧调重弹他一年以前就强调过的主题,亦即北极熊的主要目标在西方而不是在东方:“它是要修理美国的。”接着的摘要显示邓小平更进一步,用了会让里根听得津津有味的字眼,来攻击赫尔中基(欧洲安全)会议以及其他对和缓美苏间紧张的示好举动,是“姑息主义”的最佳例证。)
  邓小平:我们一直认为,我们要靠自己来对付苏联,这点上,我们也从来没有任何幻想。这一点我们向博士和其他来访的美国友人都表示过。我们不依赖核武,甚至更不依赖(由其他国家所提供的)核武保护。我们只靠两样东西,一个就是8亿中国人的坚忍不挠。如果苏联想打中国,一定要准备作战至少20年。我们靠的就是小米加步枪。当然,现在的小米加步枪,已经和延安时期不同了。我们追求的策略,是在经济建设和战略问题上自给自足。
  从历史教训来看,我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战前,从1936到1939年间,这段历史很值得借鉴。基辛格博士本身是学历史的,我想一定比我更了解。(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对希特勒采取了姑息政策,很快就达成了慕尼黑协议。
  从这种策略上来看,张伯伦和达拉第的目的是很明显的,他们想把危险往东边推,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姑息希特勒,希望他不要采取激烈的行动。他们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把危险往东边推过来。惨痛的历史教训证明了张伯伦和达拉第的策略是失败的,他们的策略导致了他们所希望的相反的结果。
  事实上,这种站息政策反而导致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在我们和许多欧洲人接触的时候,他们经常提起慕尼黑协定的教训。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认为这种重蹈覆辙的危险,正在与日惧增。
  在策略方面,苏联武器远超过了西方国家的武器,而你们也达到了武力的均衡状态。至于整体兵力方面,苏联的兵力比美国和欧洲国家加起来的兵力还要强大。但是苏联有两大弱点:第一,他们缺乏粮食;第二,他们的工业设施和技术都很落后。从长期眼光来看,尽管苏联的兵力比较强,这两个弱点就把苏联摆在劣势地位。它的力量有限,所以一旦爆发战争,苏联撑不了多久。
  所以,我们搞不清楚为什么美国和西方国家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补足苏联的弱点。如果美国和欧洲善于利用苏联这些弱点,你们在谈判上会比较占上风。
  至于我们对赫尔辛基会议的看法,我想你明白我们的观点缀你们的不一样。我们管它叫欧洲“不安全”会议,而你们称它为欧洲安全会议。慕尼黑协定让张伯伦、达拉第,和一些欧洲人民误以为安全了。现在,你们供应他们,替苏联补足他们的弱点.你们帮助苏联克服他们的劣势。你可说你们欺骗了西方,从而让他们丧失了斗志,放慢了脚步。中国人一句老话:只要把驴子的眼睛蒙起来,它就会推磨。
  我们一直认为想要依赖欧洲安全会议,或是任何其他事情来姑息俄国人,都会失败。
  应付苏联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你们所谓的合约或协定,不是写在纸上的东西,而是实际的准备。
  在中国方面,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告诉过你,我再明白的告诉你一次,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中国不会向任何人求恩惠。我们靠着挖深洞,我们靠着小米加步枪来应付国际和国内的所有问题,包括东方的问题。
  (基辛格对邓小平的说法甚表不平,他指出现任美国总统的政策,就是“尼克松总统会追求的政策,如果没有水门事件的话。”并就他对苏联的立场作了详细的辨护。)
  基辛格:我必须说在聆听副总理方才的演说时,我觉得有些难过。很明显地,我一直误以为我以前听到的公开声明,只是为了公众效果而说的。
  副总理很慷慨地指出了1936—1939年间的历史教训,他也指当初想把侵略者推向东方的西方国家,最后反而成为战争的第一批受害人。这是事实。但是另外一个事实是,当初也有些东方的人士,为了逃避此一困境,而想要把人侵者推到西方国家,最后他们自己还是成为侵略者的目标。
  当我们说东西双方都有着相同的战略问题时,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在加入东方的防御系统里获利才这么说的,任何了解美国国内状况的人,都该知道这不是我们的野心。我们会这么说,是因为战略上来说,不论攻击哪里,东西双方都会受到影响。你们也根据这些假设采取行动。
  我们这么说,并不是要对你们施恩,因为你们在世界其他地区并没有给我们帮助。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从我在华盛顿工作以来,我们和苏联有三次冲突的记录:一次是在古巴的核潜艇基地;一次是在叙利亚入侵约旦的时候;一次是在1973年的中东危机的时候;不对,总共有四次,还有一次是为了柏林通路。在这四次冲突里,我们都是自行应讨,并不知道其他的国家,更别说中国,会如何处理。
  副总理也谈到了慕尼黑精神。我研究过这段时期,而且我本人也是那个时期的受害人,所以我对这段历史也知之甚详。慕尼黑政策,是由一些拒绝承认有危险,也企图借由否定问题存在以逃避问题的政府制定的。美国现行的政策,正如我们试着告诉你的,对危险不抱着幻想,而是面对现实,找出最有效的抵抗方法。一个每年花费1100亿在国防上面的国家,不可能追求慕尼黑精神的。
  不过,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在美国国内所滋长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欧洲较美国更甚。
  我认识你所说的一些欧洲人,有些人还是我私人的好朋友。但是,我们在欧洲的朋友,不管是什么立场,都不会怀疑美国会做什么。有任何威胁,我们都会在那里。我们关心的是,欧洲人自己会不会在那里。是美国组织了北大西洋的防御体系,也成了唯一存在的团结核心。美国并没有鼓吹欧洲安全会议,而是为了缓和一些欧洲国家所受的压力,我们才不甘不愿地在1971年同意召开会议的。
  如果你留意观察美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查行动,你将发现是包括我在内的现任美国政府,千方百计在阻挡苏联伸出的魔掌,尽管也许你不喜欢这些方法。
  我们不依赖欧洲安全会议,我们也不依赖美苏之间的低荡。美国国内倡言反对低荡的人,并不见得都是靠得住的苏联的敌人,因为如果对状况缺乏策略上的了解的话,这些(反对低荡会话)都只是政治手段而已。说狠话容易,要强有力的行动,还要持续维持强大的政策,在民主社会才是难题。
  如果苏联伸出魔掌,我们的反应会很断然无情的,不论魔掌伸到哪里,有我们抵抗苏联的时候,我们不会询问别人是不是和我们评佑的看法相同。为了这么做,我们要以我们的方法来锻炼我们的民众,以一些能够让我们长期维持这种政策的方法。而不是像(国务卿)杜勒斯那样,从完全不妥协政策,变化成过度怀柔政策。
  我想先对副总理所说的几个误解提出说明,然后我还有个别的看法。
  其中一件事就是相对军力。的确,苏联在最近10年里在相对力量上有所增进。这并不是导因于双方签订协议,而是由于科技进步,以及60年代的美国政权的错误政策,当时,苏联正在发展其战略武器。如果你仔细分析在1972年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之后的结果,从那时起,美国的战略力量和苏联比较已经加强了很多。在战略武器的范畴来说,当超过一个程度之后,军事优势就不太容易解释成政治优势了。至于第二份协定,也就是海参崴协定,你一定从德文那里把我说的话翻译错了。从签订海参崴协定以来,苏联的兵力没有变化。由于苏联并没有拆毁他们过时的核武,他们目前有2700个,而这些都已经是5年以上的老旧武器了。而在他们签订海参崴协定后,他们还要减少200单元。由于我们淘汰陈旧的武器单元,我们的总数略少于2200。但是数字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每个(美国)核武都可以携带更多弹头。还有,因为苏联喜欢大件的东西,但是这比较需要体积,所以他们有85%—90%的兵力是在陆地上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攻击,因为美国武力的准确度已经提高了。我们只有不到20%的军力部署在陆地上,而且他们比较不那么容易被攻击。因此,在战略平衡上,我们比较落后,尽管美国本地许多报纸上的文章,为了政治考虑也是如此断言的。
  自从1960年,肯尼迪总统以美苏导弹差距为议题而当选,尽管苏联当时只有30枚导弹,而且每一枚导弹都要花上10小时才能就发射定位,而我们拥有1200架战机应战。以后,每个美国总统候选人,都会以导弹差距竞选政见当做自己秘密的梦想,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危险是,每隔四年这个问题就会爆发一次。
  我们并不反对你们公开的姿态,我们认为这大体是正确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当你们用公开的姿态来针对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非反对不可了。你指责我们背叛盟友,还故意鼓吹战争,自己却置身事外,而危及世界安全,但事实上,我们是以实际的行动来防止战争,而且维持世界均势。
  你必须对我们的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如果你以为我们只是搞些微不足道的战术性花样的话,那对我们彼此来说都太可惜了。你们不要求恩惠,我们也不要求恩惠。正确的政策应该基于正确理解国家利益,并且互相尊重彼此对国家利益的理解。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我们的总统来这里访问是有用的,这也是我们政策的目的。我们不需要演戏,我们也不需要你们来分散苏联的能力,这将是大错,还有可能会导致与1930年代相同的灾难。毕竟,当我们是盟友的时候,我们曾努力阻止了苏联的扩张企图,我们将为了我们的理由而继续阻止他们,正如同你们也会为了你们自己的理由来阻止他们一样。
  我重申,我们极为重视我们的关系。我们己准备与你们协调。我们相信你们是认真的,我们也同样的认真。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我们能够有一个有益的关系。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