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年代

一六零


   
    江青、王洪文看了这个材料,1月12日写信给毛泽东,说:“我们看了北大、清华汇编的林彪和孔孟之道材料,觉得这份材料对当前继续深入批林、批孔会有很大帮助。各地也迫切需要这种简明扼要的材料。”
   
    他俩还建议,把这份材料转发全国各省市。毛泽东随即批示:“同意转发。”
   
    毛泽东提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主观意图是维护“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防止“右倾翻案”,防止出“修正主义”。在毛泽东看来,“文化大革命”是“史无前例”的,“是灵魂深处的革命”。这场深刻的历史变革,受到不少人的抵制和不理解。这同历史上的法家坚持变革和儒家反对变革,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批孔和肯定法家的进步作用,对广大干部群众再进行一次“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有助于转变不少人对“文化大革命”的消极态度,可以使更多的人接受“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达到“防修、反修”的目的。
   
    江青得悉毛泽东批准转发全国之后,立即于1月13日深夜,以个人名义给空军司令员写信,要求开展“批林批孔”。她通知谢静宜的丈夫空军干部苏延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清华大学革委会主任、原8341部队宣传科长迟群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原中央办公厅机要员谢静宜三人,来到钓鱼台11号楼江青住地。
   
    江青对三个人说:“毛主席在1973年与我曾谈过批孔的问题,我向政治局传达后,周总理没有主持讨论。”“我要替毛主席抓大事,抓典型,协助主席抓好批林批孔工作,共产党不批孔,岂不是怪事?批孔,军队进行的最差劲,不检讨我是不答应的。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不能批孔呀?”
   
    江青越说声音越高:“我这个人爱放炮。是个炮手,又造炮,又造炮弹,又有炮队,你们就是我的炮队。现在我把你们当炮弹放出去,去放炮!我给你们找地方去开座谈会,去放炮!”
   
    在此以前,她看了解放军报《内部参考》上刊登的关于南京军区某部防化连在批孔问题上的反映。于是,她立即把这份材料当作炮弹,越过中央军委、南京军区,亲自给连队写信,派迟群、谢静宜到防化连送信。她并且把写给空军司令员的信以及材料,叫苏延勋亲自送去。
   
    第二天,迟群、谢静宜和苏延勋分别到了南京防化连和空军某师。据谢静宜交待,大年三十这天,“我们乘飞机到了防化连。连队立刻集合起来,先由迟群念了江青给防化连的信,讲了部分批林批孔材料。传达了江青的原话。防化连同志立即表决心,喊口号,感谢江青对他们的关怀。”
   
    1月18日,北大、清华汇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作为中共中央1974年的第一号文件,转发全国。“材料”前言说:“林彪的黑笔记、手书题词和住宅里的其他材料以及他的公开言论”,表明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
   
    从此,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了。
   
    1月22日,是春节除夕。回到北京的迟群、谢静宜和苏延勋,马上到钓鱼台向江青汇报。江青欢喜若狂,见面第一句就说:“我的炮队回来了,林彪有舰队,我有炮队。你们真是马到成功!”
   
    江青请三人吃饭。在餐桌上,江青边吃边说,举起酒杯:“西沙打胜仗,我们也是在打仗,打的是一场政治思想仗。来,为我们的胜利干杯!”
   
    在另一会议上,江青还无耻地自我吹嘘说:“批林批孔,我是站在第一线冲锋陷阵,指挥战斗的!”
   
    江青“指挥战斗”的炮队中,除了张春桥、姚文元两位将相外,还有几个火力很强的“炮群”。这就是以“大批判组”命名的几个写作组。仅1976年10月,梁效大批判组撰写公开发表的就有18篇,其中许多是江青、姚文元直接点名授意的“重点”文章,为“四人帮”夺权服务。
   
    两个大会
   
    为了把“批林批孔”的烈火燃遍全国,进一步在军队中鼓吹开展“批林批孔”,在军队中无正式职务的江青,竟然居高临下,于1月24日,向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写信。信上说:
   
    “相当长的时间了,从许多材料看来,全国范围内的批林整风运动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批孔则更是深入不下去,而林彪的思想体系和孔老二的关系,更是不清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搞的《林彪与孔孟之道》和《名词简释》是可以帮助全体同志解决这个问题的。因此我特请谢静宜、迟群二位同志向全军指战员宣读中央的通知。他们已下过连队蹲点,取得经验,可能对全军有所帮助。”
   
    张春桥阅后,马上将信批转给叶剑英,“建议军委议一议如何抓好批林批孔,并商量一下江青同志的信如何落实”。
   
    1月24日至25日,正值春节假日,江青等人未经批准,在北京连续召开两个万人大会,一是工人体育馆的在京部队单位大会;一是在首都体育馆召开的国家机关、中直机关的“批林批孔”动员大会。
   
    召开这两个大会,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事先都不知道,中央政治局更没有讨论过。周恩来听说要开会,通知国务院各单位去参加。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实际上处于被指责的地位。在“1·25”大会上,迟群叫嚷说:“走后门问题,批林批孔不要联系吗?那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对毛主席思想的背叛。”
   
    谢静宜也声嘶力竭地叫嚷:“批林批孔就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就是抓大事,就是要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与林彪反党集团划清界限,肃清流毒,挖掉他的祖坟的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是要敢于反潮流,抗逆流……这个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呵,是资产阶级思想,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特权思想,是孔老二的思想……走后门实际上就是对马列主义的背叛!”
   
    大会上,82岁的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三番五次的被侮辱点名,几次被迫颤颤抖抖地站起来。
   
    会后,张春桥还到郭沫若家,当面要他承认抗日战争中所写的剧本和论著,是王明路线的产物,是反对毛主席的。张春桥还要他写文章,“骂秦始皇的那个宰相”。郭沫若当即给予驳斥和拒绝。2月10日,江青也到郭沫若家,当面逼郭沫若作检查,并以批判意大利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为名,攻击周恩来。
    大会的当天晚上,毛泽东从翻译王海容、唐闻生的汇报里,得到江青一伙要向全国发大会录音带的消息,十分生气,严肃批评江青擅自召开这次大会。毛泽东说:“有意见要在政治局讨论,印成文件发下去,要以中央的名义,不要用个人的名义,比如也不要以我的名义。我是从来不送什么材料的。”
   
    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借口某些干部子女当兵问题,点名批评叶剑英。别有用心地同性质根本不同的“孔孟之道”、“林彪路线”联系起来,妄图再打倒一批老干部。
   
    1974年1月30日,叶剑英写信给毛泽东,表明自己对“批林批孔”、批走后门的看法。
   
    2月15日,毛泽东在叶剑英的信上批示:
   
    “剑英同志:
   
    此事甚大,从支部到北京牵涉几百万人。开后门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小谢(指谢静宜)、迟群讲话有缺点,不宜下发。我的意见如此。”
   
    后来,毛泽东又把批林批孔又夹着批走后门,称之为“三箭齐发”。


123456网文网(my285.com)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