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下)

十六、匆匆称帝(3)


  清军从茶陵、攸县打开了从湖南的东南部进兵的缺口,并迅速扩展战果,加大缺口。穆占取茶陵、攸县后,遣兵攻取了茶陵南的酃县,斩获吴军总兵、副将等十余员。《清圣祖实录》,卷71,4页。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四月前后,穆占连续攻克湖南郴州(郴县)、桂阳州(今仍名)、兴宁(资兴)、宜章等城镇,招抚吴将总兵官王育民等人,收复临武(今仍名)、蓝山(今仍名)、嘉乐(今仍名)、桂阳(前一桂阳为州,此一桂阳为县,今汝城)、桂东(今仍名)等五县,再进兵至永兴(今仍名)。《清圣祖实录》,卷73,4~5页。茶陵等十余个州县城,都在湖南东部、东南部至南部地区,已连成一片,与江西、广东、广西诸省临近,道路已经打通,清兵可以畅通无阻地由这些省境源源不断地进入湖南。清兵已占领的这十余个城镇,决意守住。统帅部不惜派驻重兵,这对即将发起向湖南的总攻击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茶陵为军事重地,将军穆占派驻满汉兵,“有满兵每佐领四人”及总兵官赵应奎与穆占所领的湖广绿旗兵,还留下简亲王喇布兵的一半,“为数不少”,约计在万人以上。其他地方也都拨出强兵劲旅据守。《清圣祖实录》,卷73,4~5页。

  清兵已在湖南东与南部开辟战场,建立了稳固的据点,正在衡州的三桂已处于清军的进逼之中。三桂的危亡正日益逼近!

  吴三桂在军事上的接连失利,导致内部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内部核心不和,互相倾轧。三桂的心腹大将高得捷《清圣祖实录》写作“高大杰”,《庭闻录》写作“高得杰”,也有的写作“高大节”。,跟韩大任之间的矛盾,最终招致兵败,或死或降。

  高得捷十分骁勇敢战,通晓军事,所将部卒都是精兵,临战向以少击多,是三桂的一支劲旅。康熙十五年二月,他奉三桂之命,率数万之众进攻江西重镇吉安(今仍名)。此时,清军正以全力进攻江西萍乡、袁州(宜春)两处要地。三桂便乘此空隙,对吉安发动了攻击。仅数日,高得捷便将吉安攻陷。吉安对清军“关系最重”,圣祖严令夺回。《清圣祖实录》,卷59,28~30页。清重兵攻吉安,高得捷“死守”,至六月,清军“尚未克复”。《清圣祖实录》,卷61,15页。一次,得捷只率百余骑出战,竟把清军杀败!《庭闻录》,卷5,8页。

  高得捷夺取战略要地吉安,切断了江西通广东的道路,迫使江西清军无法进入广东。他能战能守,不愧称一骁将!与得捷形成对照的是,三桂的女婿夏国相防守萍乡,于康熙十五年二月十六日,被和硕安亲王岳乐统帅的满汉大军攻破十二寨,歼灭万余人,他本人弃印败逃,将萍乡丢给了清军。《清圣祖实录》,卷59,31页。参见《文献丛编增刊》,“清三藩史料”6,5页。他失去萍乡这一战略要地,损兵折将,弃印而逃,本当重治其罪,三桂竟宽容,仅削去两级了事,引起内部强烈不满。

  更严重的矛盾,在高得捷与韩大任之间日益尖锐。大任职位本在得捷之下,起初尚能奉命谨慎,但他也不甘心居下,得机会就想巴结三桂的权势人物。他们曾在吉安清副将色勒故宅中获取窖金数万两,大任将此事报告了胡国柱。他就给得捷写信,说:“我兵缺饷,公所得窖金,可借支佐军。公立大功,何患不富!他日将百倍偿还。”得捷得信,怏怏不乐,恨大任卖己。大概巴结有效,三桂晋升大任为“扬威将军”,其地位与得捷相等,便跟得捷分庭抗礼。得捷深感受辱,郁郁成疾,不久,病死于吉安。于是,大任独掌吉安兵权。《庭闻 录》,卷5,8页。又,《平吴录》、《平滇始末》不载高得捷夺吉安并据守之事,只记韩大任守吉安。此记不确。据《清圣祖实录》、《庭闻录》所载,夺吉安者,实得捷,至得捷死后,才为韩大任所掌握。

  韩大任每天以诗酒自娱,对军事不说一句话。为夺回吉安,简亲王喇布率江西总督董卫国等十万之众围困吉安。《庭闻录》载10万之众,《平吴录》载20万,系夸大之辞。大任惧清军势大,不敢出战,闭门坚守。

  三桂得知吉安被围,急遣大将马宝、陶继志、王绪率九千人增援。马宝先派人混进城,通报援兵消息。大任说:“我听说马帅已降清,你来真伪不可知。”来人说:“马帅已虑及此,临行,嘱我以‘棒槌’两字示信。”大任沉默良久,才说:“马帅如真来增援,可到城下,免去胄帽,有头发在,我当出面会他。”马宝进兵,因受阻于江水,不能达于城下,而城中却寂然无一炮相应,他疑惑,不敢前进,便向后退兵。清军乘机追击,先攻王绪大营,马宝与继忠挥军救援,都被清军击败。救援无效,退还湖南。《庭闻录》,卷5,9页。

  马宝等援救失败,而吴军在其他战场也日益吃紧,无法再向吉安增援。吉安属要地,倘失守,将对吴军产生严重影响。三桂非常忧虑,计无所出,一天天拖下去,而大任及其将士日日盼救兵,终不见一个人影!清军重重包围,攻不进去,就以断其粮饷相持。清军围困吉安已达二百余天,三桂不能救,城中粮饷早已断绝,将士饥饿,眼看支持不下去了,大任决计弃城逃跑。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夜,大任率残部悄悄出城南门,渡白鹭洲,然后发射大炮,击鼓,清军以为劫营,各营兵惊扰,惶乱不止,至天亮,始知大任逃跑,但惧怕大任兵精,不敢追,任其逃遁。《清圣祖实录》,卷66,15页;参见《庭闻录》,卷5,《平吴录》。

  韩大任逃出吉安重围,奔宁都、乐安诸处屯扎。又逃往万安、泰和等处,站不住脚,再奔往兴国宝石砦、永丰与庐陵之间,复奔阆川洞、白扬坳。《清圣祖实录》,卷70,4页、13页;卷71,4页、10页。圣祖以大任为三桂要人,屡次指示简亲王喇布等堵御,必欲将大任剿灭。因此,大任逃到哪里,清兵就追到哪里。三桂虽知吉安被夺去,大任无处安身,也无可奈何,任其逃窜。

  大任手下有一幕客,原名叫孙旭,充任大任幕客后,改名叫王怀明。他为人机警,颇有谋略,跟大任很要好,深得信任。大任从吉安深夜逃出,此计就是孙旭出的。孙旭不想从叛到底,欲说降大任。在逃跑中,正赶上九月九日重阳节,孙旭与大任登高望远。便谈到天下形势和未来的前途。孙旭趁机说:“如果广东相连福建,平凉犄角汉中,天下事尚未有定。今闻王辅臣倒戈,恐后耿精忠、尚之信相继归诚(此时尚未归正)。没有广东,则湖南腹背受敌;无平凉,则汉中摇动,四川坐以待毙。安危存亡之机不可不察!”语意深长,大任为之心动,道出了自己与孙旭相同的看法。孙旭再深入地解说,大任心领神会。本来,清军一面加紧追剿,一面行文招抚,大任早已有意投降。孙旭为他剖析天下大势,他降意益坚。《平吴录》。


123456网文网(my285.com)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