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传记 > 毛泽东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6)


  就这样,毛泽东爬过了北高峰、南高峰、五云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一年以后,他再次登上这些山峰时,吟成了《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两首诗。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这两首诗,展现了他登高远眺,西湖和整个杭州的景色一览无遗的壮阔场面,令人神往。

  毛泽东喜欢爬山,还喜欢赏雪。这一次在杭州,他的这两个爱好都得到了满足。

  大概是老天作美吧,一九五四年初,杭州下了几十年未见的大雪。美丽的西子湖畔和远近的群山,都披上了银装。太阳一出,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兴致很高。一起床就来到湖边观赏雪景。他身穿深色呢子大衣,头戴浅灰色呢帽,两手合插在身前,含笑站立在刘庄西湖边的石栏处,让摄影记者拍照留念。随后,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住所后面的小山,远眺西湖的雪景。

  杭州之行,给毛泽东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从此,这里成了他经常驻足的地方。

  在杭州期间,正是中共中央刚刚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毛泽东时刻关注着这一运动的发展情况。他多次听取浙江省委负责人关于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汇报。在三月初的一次汇报中,他得知绍兴东湖农场通过科学种田,使当年的“放鸭畈⑥”变成浙江有名的高产样板田,十分兴奋,当即向谭启龙表示,他要亲自去看看。

  三月中旬的一天,下着毛毛细雨。陪同的人劝毛泽东等天晴了再去,他执意不肯,在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陪同下,来到东湖农场。他冒雨走在田埂上,一面细心察看,一面向农场负责人询问情况。毛泽东称赞东湖农场科学种田好。

  毛泽东又游览了东湖风景区。面对陡峭的悬崖,潺潺的流水,以及散布在山水之间的飞檐亭榭、拱形石桥,毛泽东感慨万千。他指着陡立的石壁对陪同的人说:“这不是老天爷的鬼斧神工,而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开凿石条而造成的。”毛泽东说的是对的,那笔直的峭壁,确是人工开凿形成的。

  毛泽东和谭启龙走进一个小茶馆小憩。在八仙桌旁,毛泽东向谭启龙谈起了绍兴的历史和名人。

  绍兴,古称会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近代以来,这里有两个著名人物为毛泽东所称道。一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自号“鉴湖女侠”;另一个是被毛泽东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

  毛泽东对谭启龙说:绍兴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也是中国当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家乡。鲁迅生前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另一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有这种为人民甘做牛马的精神。⑦

  三月十七日,毛泽东一行回到北京,立即着手召集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讨论宪法草案。

  三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刘少奇、周恩来、陈云、董必武、邓小平等和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马寅初、马叙伦、陈叔通、张澜、黄炎培、程潜等,共二十六名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首先,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会议正式提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随后,陈伯达受毛泽东委托,在会上作关于宪法草案(初稿)起草工作的说明。

  会议决定,在最近两个月内完成对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修改,以便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作为草案公布。会议还决定,除在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进行讨论外,还要会同全国政协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分发给各大行政区、各省市的领导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展开讨论。

  为了加强对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修改的组织工作,会议决定:以李维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齐燕铭、田家英、屈武、胡愈之、孙起孟、许广平、辛志超为副秘书长,由他们负责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⑧

  五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在刘少奇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接连召开四次全体会议,对草案初稿逐章讨论,形成宪法草案(修正稿)。六月八日,刘少奇主持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修正稿进行讨论。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和各省市党政机关,军队领导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共八千多人,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讨论,提出各种修改意见五千九百多条。

  在这一段时间里,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对宪法草案的讨论情况,随时由田家英向他汇报。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也特别忙碌。他们要随时收集、整理和研究从各个方面报来的大量修改意见、建议以及提出的种种疑问,为宪法起草委员会作准备。

  六月十一日下午,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宪法草案(修正稿),准备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公布。

  毛泽东主持这次会议并讲话。他说:“宪法起草委员会已经开了六次会议,今天是第七次会议,也可以说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前的最后一次会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应当把它所做的工作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报告,并把这个宪法草案(修正稿)作为草案批准公布,在全国人民中间进行讨论,收集意见。那时,起草委员会还要做工作。宪法草案公布以后,估计意见不会很多,但是尽管意见不多,总还会有些意见。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报告以前,宪法起草委员会还要开会,同时要准备一个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因为宪法草案是起草委员会起草的,收集了意见以后,还要再修改。修改成了最后稿,还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报告。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这个报告进行讨论,那就是它的事了。”⑨

  这次会议对宪法草案(修正稿)的全部条文作了最后的审查,全部条文定为一百零六条。

  经过三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一日历时八十一天的广泛讨论和反复修改,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民公开讨论的条件已经成熟。六月十四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

  在表决前,李济深、宋庆龄、张澜、黄炎培等二十一人发言。他们认为:中国人民要求立宪行宪已经有五六十年了,但是从来不曾有过真正民主的宪法。如今,中国人民多年来流血奋斗所寻求的目的,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正确的领导,就要如愿以偿了。这将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第一部人民的宪法,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宪法,也是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大道的宪法。在宪法草案中体现了建设性、和平性、团结性和进步性。张治中在发言中,用三句话概括了这部宪法草案的特点:“第一,结构谨严而明确;第二,内容完整而充实;第三,措词简易而明确。”⑩

  最后,毛泽东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

  毛泽东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得人心的。”接着他说:“经过讨论,证实了宪法草案初稿的基本条文、基本原则,是大家赞成的。草案初稿中一切正确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了。少数领导人的意见,得到几千人的赞成,可见是有道理的,是合用的,是可以实行的。这样,我们就有信心了。”同时,在讨论中还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被采用了。“如果没有这些意见,宪法草案初稿虽然基本上正确,但还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不周密的。现在的草案也许还有缺点,还不完全,这要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了。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个草案是比较完全的,这是采纳了合理的意见的结果。”

  毛泽东认为,这次起草宪法草案的一个成功经验,是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今后,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这个方法。

  他说:“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到大家拥护,大家所以说它好,就是因为有这两条:一条是正确地恰当地总结了经验,一条是正确地恰当地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如果不是这样,我看大家就不会赞成,不会说它好。”

  在讲到宪法的意义时,他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在谈到中国的奋斗目标时,毛泽东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到那时,是不是就很伟大了呢?不一定。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⑥畈,田地。
  ⑦谭启龙:《回忆毛泽东亲临浙江的几个片断》。见《毛泽东与浙江》,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6、7页。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1954年3月23日。
  ⑨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1954年6月11日。
  ⑩《新华月报》1954年第7期,第10页。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