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章 “大比武”

   国民党一发穿甲弹,钻过了沙袋、土层、石板,在最后一层防护枕木
   上打了一个洞。谢天谢地是颗臭弹/毛泽东一向研究关注的是战略大
   势。而这一回,他却为前线指挥员思考了具体的战术和打法/大炮是
   威猛伟力的象征,伺弄它却是一个女人描眉画唇般的精细活/作为猎
   手, 打树桠桠上的老鸦窝不稀奇/操作一门火炮需编一个由8人组成
   的战炮班。一旦一名或几名战友伤亡了,咋办
                  1
  问及国民党军炮兵的战术技术水准,参战老人们的看法颇一致:人家工事搞了好多年,比咱们的要坚固、隐蔽;训练相当不错,炮打得挺准挺刁;战术意识很强,不同你硬拼,滑头得很。
  1987年,我第一次登上小嶝岛。某连伙房窗根下,地面上有个锅盖大小的水泥补丁,歪歪斜斜镌刻了一行小字:
             此处落弹一发,未炸。
                 58. 8. 25
  伙房前边是一个突兀而起的小山包,视野完全被遮断。当年,这发炮弹就是越过山尖尖擦着山坡高吊过来的。
  感谢那位修补弹坑的战士,他的“画蛇添足”使小嶝岛多了一处很有纪念意义的“名胜古迹”。
  站于斯,我想,狗日的打得真准,发射这发炮弹的炮手可不是个“善碴子”。
  胡德安老人说:那会儿,我们的报纸老拿国民党军的“胡子兵”当笑料,其实,三四十岁的“胡子兵”拼刺刀可能不行了,打炮却是老油条,一出手蛮准蛮准的。我们的炮工事顶盖,先铺枕木,再压石板,然后填夯几米厚的土,再垒上一层沙袋,应该说,相当坚固了。有一回,国民党军一发穿甲弹,斜穿过来,高速旋转的扭劲真他妈大哟,硬是钻过了沙袋、土层、石板,在最后一层防护枕木上打了一个洞,但没穿透,弹头毗牙裂嘴露出半尺来长,卡在那儿。当时仗打得正是较劲儿的时候,谁也顾不上去看它。待战斗完了。一抬头,娘呀,吓一跳,那弹头离脑瓜顶只有二尺。谢天谢地是颗臭弹,要是响了,我们一个班连骨头碴子都剩不下。
  原闽北指挥部炮兵主任王金声老人也说:从同行的角度讲,国民党军炮兵可不是吃干饭的。有一次,他打我的指挥所,炮弹围着我的地堡落,没有几发远弹偏弹。最后到底让兔崽子直接干上了一发,那个响呀,无法形容,震得耳朵一下子听不见任何声音了。有几分钟时间,两眼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一个电灯泡在面前摇来晃去,像将要落山的太阳那么红那么大。
  当过炮兵排长的张广有老人说:为了欺骗迷惑敌人,我们用钢管枕木垒了一门假炮,故意让它暴露,同志们说,国民党要是5颗炮弹把它摧毁便是“优秀”,6颗“良好” ,7颗“及格”,8颗“笨虫”,9颗“饭桶”,10颗以上都算“蠢猪”。战斗打响,我们趴在老远瞅着,数数。结果人家真争气。第一颗远了点,多打四五十米吧;第二颗又近了,少打了二十几米,还偏左了点;第三颗更近,把“大炮”震得就要散架了。修正后又打来一发,炸个正着,把我们的“假冒伪劣”搞了个稀巴烂。大伙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下该给人家评个啥等呢?有个调皮小鬼用木棍挑个簸箕说,实事求是,人家打得不赖,得给人家授个“特等射手”称号,这玩艺是俺给他们颁发的奖章。
  平生憾事,我没有打过炮,只打过枪。
  步枪射击时先要确定目标,根据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然后据枪瞄准,待缺口、准星、目标构成一条直线时,即构成了射角,将射角对向目标,瞬时击发,子弹就会飞向目标。这一套动作都是射手我一个人完成的。
  学理论并不觉难,实弹射击开始却总打不准。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反复练习,成绩终于从“吃鸭蛋”到“及格”到“良好”。但始终没有打出一个“优秀”来。有一次仅差一环而未能戴大红花上光荣榜把我气得够呛。
  可以想象,在一二百米的距离上,让一发子弹击中靶心尚且不易,要让一发炮弹在上万米的距离上炸中一个目标又谈何容易。而且,让炮弹准确飞向目标更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各部门各炮手有一人训练不到家或相互协调不默契,都会使炮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国民党军的炮虽谈不上弹无虚发,但也确实着着见血,给我前线炮兵造成很大威胁。得正视和承认,他的训练比较扎实,侦、通、炮、驾相互协调不错。对这样的对手应切忌小视和掉以轻心。
          ※   ※   ※   ※   ※

  国民党军炮兵的历练老道,还表现在他不拘一格、十分灵活、反应迅捷的战术动作上,用王金声老人的话说,他那炮打得不笨,挺聪明挺明白。
  昼夜间,各炮兵群均派出专人监视记录国民党军炮兵阵地的发射情况,一日数次上报汇总,很快便摸到对手的一些战术战法规律,侦察兵们总结:敌人——
  像狡兔一样善躲藏。他的炮兵阵地,大多在深沟或高地反斜面构筑,尽量建在我炮兵不易观察的死角地带。有的炮还同时搞了2-3个掩体,狡兔三窟,便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你不知其所在;
  像变色龙一样善伪装。双方对射时,他经常引爆事先在阵地周围布设的炸药包,伪装成我方炮弹的炸点和他打炮时的发射光,使我产生观察错觉,造成判断失误;
  像壁虎一样会装死。当遭我炮猛烈压制时,他便停止射击,让我误认为其已被消灭。待我刚刚停射,他突然又发炮,打我一个措手不及。另外,当他一处炮阵地遭我严重打击后, 常常耐住性子,4——10天不打炮,一动不动佯作“死亡”状,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别处后,他才突然地“死灰复燃”,猛烈打炮,狠狠咬你一口;
  像寄居蟹一样善机动。他的炮兵阵地多为坚固筑城,防护足够而射向受限。为了发扬火力,关键时刻他不惜冒着极大危险将火炮拖出基本阵地,不要任何防护,在临时阵地进行大角度大方向射击。自认为占到便宜,乘你尚未将其捕捉,即迅速撤缩回永久阵地中去。
  像哲学家一样会抓主要矛盾。对他威胁不大的目标,仅作一般还击,甚至不还击。而对他危害严重的目标,会集中火力予以重点打击。而此种打击也常常采取发射阵地分散、炸点汇集的方法,最大限度增加我对他侦察、压制的困难。
  ……
  刘华老人说:国民党军炮兵,花花点子可多啦,你说他凶猛如虎,还不如说他狡黠如狐。更准确点,老虎皮包了一副狐狸下水。
  刘华老人还说:我们的办法就是三句话。第一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点子办法只要管事,我们拿过来就用,如法炮制,而且不交学费,到时候用炮弹表示感谢。第二句,魔高道更高。你有高招,我们招比你还高,而且有好几手等着你呢,可以反制你。第三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1958年炮战属炮兵阵地对垒战,特别要防止墨守陈规千篇一律,机械照搬教令,拘泥于面积射的打法,做到神出鬼没不拘一格,敌变我变,我先变于敌,尽量不让对方摸到自己的规律。当时炮兵积累的经验,好多今天看仍然管用,战术技术方面的长进,比搞10次军事演习来得都要大。

          ※   ※   ※   ※   ※

  金厦炮战,不光是火力、数量的拼搏,而且是战术、技艺的较量,使得竟日的厮杀,更具有了一种“大比武”的性质。交战每一方,在打击对方目标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暴露,成为对方打击的目标。这很像风行于中世纪欧洲的决斗,在空前激烈、残酷、无情的对抗中,究竟何者将占据上风获得优胜,比试的是勇、狠、力,亦是智、巧、技。
  双方全力以赴,均调动了全部智慧,使出了浑身解数,搬来了十八般兵器。
  炮战不好玩,挺好看。
                  2
  9月10日, 毛泽东赴江南诸省市视察大炼钢铁。于金厦海峡炮声轰鸣之际启程离京,表明拿到了美国底牌的他对战局的把握已更有底数。自然,巡视途中,他从未将战事撂在一边,在喜看各处钢花绽放铁水奔泻的同时,仍时时关注钢弹溅落铁片横飞的前线。
  9月13日,他给北京手书一函:
    周总理,黄克诚(新任总参谋长)同志:
    送来连日金门情况三件及我军命令一件,收知。除照你们命令规定以
  外,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二十四时,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
  内,打零炮(每天二、三百发),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似有大利。
  至少,有中利小利,你们意见如何?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
  打零炮。特别是黑夜对料罗湾打。白天精确地较好炮位,黑夜如法炮制,
  似较有利。请询问前线研究,看可行否7
    华沙谈判,三四天或一周以内,实行侦察战,不要和盘托出。彼方亦
  似不会和盘托出,先要对我进行侦察。诸位意见如何?顺祝旗开得胜。
                           毛泽东 于武昌
  后面又加注:
    如同意请寄叶飞、刘亚楼,厦门前指讨论。不要勉强同意,是则是,
  非则非,以实际可行者见告。
  翻阅毛泽东军事论著及历次重大战役他与前线的电报往来,可见他一向研究关切的是战略大势。一般情况,他只决策宏观问题,决心既下,究竟采取何种打法那是前线各级的事,不在他的考虑之列。而这一回,他却是认认真真为前线指挥员思考了具体的战术和打法。不过,从其行文可以体会,他仍是从战略角度来设计实施“打零炮”的。
  军事学上属于两个范畴的“战术”与“战略”,在实战中有时很难在二者问划出一条过于明晰的界限。当年,毛泽东为红军总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谁能说清它是战术还是战略?
  能说清的是,战略构思需要谋略,战术设计也要讲谋略。毛泽东离开北京之后,一直在脑子里转的,不是“力挫”,而是“智胜”。

          ※   ※   ※   ※   ※

  毛泽东的指示在高层总是得到坚决贯彻的,尤其是军事方针。高级将领们对最高统帅历来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毛主席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是将军们从肺腑深处说出来的话语。
  中央军委接信即电示厦门前指:
    我们完全同意主席的指示精神。
    对金门蒋军,要确实开展零炮运动,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使敌昼
  夜警慌,不得安宁”,“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内”。
    隔几天大打一次,若情况有利或形势需要亦可连续大打两三次。总之,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炮击。大打时,对蒋军运输舰艇和岛上
  军事目标都打,但打料罗湾时不要超出三里以外,切实避免误击美舰。大
  打之日若情况需要,亦可在大打完毕之后,打必要的零炮。
  厦门前指亦即向各炮群发出通知:
    各级指挥员必须充分认识零炮运动的重要意义。零炮运动不只限于一
  般性的扰乱射击,而是一个带全面战役价值的极为有效的积极措施。白天、
  夜晚都应捕捉有利目标,主动打击敌人。如:暴露的人员、车辆、交通要
  道、仓库、高炮阵地、雷达、机场、坑道口、指挥所、观察所、码头以及
  已为我确实掌握了的遮蔽地形后面隐藏的重要目标等。以少数的火炮、弹
  药、突然袭击的打法,日以继夜地进行打击,积小胜为大胜,杀伤敌人,
  破坏其物质力量,造成敌人更大困难,动摇与挫败其部队士气,达到在政
  治上打击和瓦解敌人之目的。
  部队基层的思想向来是最为活跃的,特别是在前线的战壕里,战士们对“指示”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其意义和可行性,对口味的就说“好”,不大对心思的也提意见。
  接到“指示”后,某炮连士兵们窃窃私语,都觉得“打零炮”没得意思,对敌人的惩罚太轻微了,不疼不痒的,远不如急促射、齐射、面积射,几十门上百门大炮、每门打个几十发上百发来得痛快、过瘾。
  指导员认真对待,认为对敌斗争的气可鼓不可泄,有必要专门上一堂火线政治课开导动员,讲一讲“打零炮”的重要意义。想厂一宿,他终于为自己的理解想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大规模打击好比是扇敌人的嘴巴,打零炮好比是弹敌人的脑壳。扇嘴巴是警告教训敌人,弹脑壳也是警告教训敌人。同志们想一想,你们脑壳如果整天挨弹会是一种什么滋味?
  一农村战士起立说:指导员,原来俺以为打零炮对敌人的惩罚没多大劲儿,蒋介石可逮到机会睡大觉了。现在明白了,打零炮其实是让蒋介石根本没法睡觉呀。要让我挑拣,我宁肯挨俩巴掌完事,也不愿连睡觉都被别人弹脑壳哩。
  全连哄堂大笑。
  战士的可爱就在于此,有时候,你讲一卡车道理他们也未必听得进,而一两个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贴近实际的比喻却一下子就打开了他们心头之锁。只要他们一旦思想通了,任何任务你都不必发愁不能够完成。
  炮连全体遂欣喜愉快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打零炮运动”中去。

          ※   ※   ※   ※   ※

  “打零炮”与惊风狂雨铺天盖地大面积的威力射不同,它实施的是小火慢功描眉绣花般对小目标的精度射。一个钉子一个钉子拔除,要求的是一个“准”字。昼夜不间断地打炮, 贯彻的是一个“扰” 字。不定时无规则地发射,讲究的是一个“活”字。急促射、齐火射、面积射虽大气磅确,但容易滥芋充数,打上没打上谁也搞不清。“打零炮”不行,“中靶”与“脱靶”立竿见影,看得清清爽爽,要求战术技术必须精湛,逼着你苦练出一身过硬功夫。
  事实上,“零炮运动”一经付诸实施,在部队立刻便形成了热潮,炮兵们都说:“大打、放排炮过瘾,小打、打零炮上瘾。”“零炮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人民炮兵的发展史上亦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经过千百次战斗,前线逐渐形成了一套“打零炮”的章法,主要是:
  对敌营房、指挥所,一般是在起床、午夜、黄昏、吃饭时间以不等间隔采用排急促射实施突然袭击,达到让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扰乱目的;对道路口、交叉路口,一般昼夜以不等间隔进行单发或排的齐放对其封锁,让你车辆人员通过时胆战心惊,不知何时炮弹会从天而降;对白天已重点压制过的敌炮兵连,在夜间经常给予突然的零炮袭击,让你不能放心平安地加修工事、搬运炮弹;对敌活动频繁的场所,火炮事先准备装定好诸元,进行等待射击,随时可能开火,打他个措手不及;对敌空投场,采用连集火,只要炸点偏差不大,不立即重复射击,而采取无规律的间隔射击,让他摸不到规律;进行零炮射击的游动单门火炮在临时阵地上停留时间不长,经常选择三、四个临时炮位适时变换,使敌人找不到目标而无法进行射击;当游动炮变换了发射阵地后,在旧阵地上布置部分炸药定时爆炸配合零炮的行动,以迷惑欺骗敌人;游动炮的指挥,将权力下放至连,当发现目标后,由连直接指挥射击,既保证射击的及时性,也锻炼了连指挥员的射击技能;除依靠侦察兵外,也广泛发动群众捕捉敌人目标,熟悉敌人的活动规律,以求打得准,打得狠。
  零炮运动的直接战果如何?莲河炮兵群9月23日的战斗总结写道:
    十天的零炮战斗中全群共选目标183个,射击404次,消耗弹药6427发,
  命中目标109发。其中,1分群打坏51号观察所一个,命中5发,起火3分钟,
  另命中009号、008号岸炮,186、132高地步兵掩体,812、113号炮兵阵地
  各1发; 2分群对蔡厝营房射击起火1次,命中1发的有222号目标、小桥,
  命中了3发的有洋宅营房、小见公路,在洋宅公路上还打翻吉普车一辆;3
  分群打翻汽车1辆,直接命中1发的有马山左侧碉堡、马山直射火炮,命中
  2发的有592、597、探照灯418号,打死敌炮兵2名;5分群打坏吉普车1辆,
  摧毁马山直射火炮1门(掩体倒塌, 火炮变形)。打毁伙房3座(132高地
  上2514号命中2发已摧毁, 后屿伙房命中3发着火18分钟,马山伙房命中2
  发),蔡居营房命中56发,有6发将房子打穿。另外马山直射火炮3次命中
  6发, 140高地直射火炮2次直接命中7发(摧毁情况待查),140高地观察
  所命中5发, 后屿观察所命中3发(一部分被摧毁)。后屿坡探照灯命中2
  发(伪装网被打烂)。
  以上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战果被6000余发炮弹去除,命中率大概难以言高,但如果加上不可观察和统计的战果,前指对10天的战绩仍是相当满意的,因为零炮运动不仅仅歼灭和杀伤了敌人,而且疲惫惊扰了敌人,基本达到了以小量火炮弹药最大限度控制封锁金门使其补运难济的目的。
  金门国民党前线记者最初报道说:“近来匪炮发弹数骤减,显示其弹储明显不足,运输难题多多,其攻势已呈强弩之末……”后来则又说:“匪炮最近采取了一种‘蚊子战术’,来无影去无踪,声东击西,飘忽不定,不知何时会突然叮咬一口。于国军虽无大碍,却相当扰人讨嫌。”
  前线炮兵则说:我们的战法叫“大炮打游击”,打着了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打不着也得吓他一夜尿几回裤档。
  第十天,侦听机里传来一名金门军官歇斯底里的声音:操他妈,这过的什么鬼日子嘛,吃不上睡不安,不叫我走,老子早晚得宰几个人!
  不能说明一切,但也说明了一些。

          ※   ※   ※   ※   ※

  毛泽东曾有“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的题词,以形容他本人9月13日在武汉的挥毫泼墨,如何?吾以为并不过分。
                  3
  炮兵射击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地球曲率的影响,在火炮发射阵地通常是看不到目标的。火炮瞄向目标的表尺和方向等诸元,全靠指挥所根据阵地坐标和目标坐标进行计算后赋与。而靠各种手段获取目标坐标就需炮兵侦察,所以侦察兵素有“炮兵的眼睛”之称。
  炮兵侦察的另一任务是修正偏弹。由于弹丸运动的路线,为惯力、重力、空气阻力这三种力的合力所决定,故真实的弹道并非对称抛物线,而是一条构成要素十分复杂的不对称曲线。加之风向风力阴晴雨雪的影响,远距发射首发命中的可能性极小,产生偏弹反而是正常现象。这就需要前沿侦察兵一而再再而三地对炸点指示修正,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
  迅速准确的测定或修正,一般须有两个以上的观察所同时工作,炮兵称为“交会观察”。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三角”问题。两个点之间,只构成“线”关系。三个点,相互才构成了“角”关系。“线”仅有长度,“角”方可定位。与人长着两只眼睛才能摄取物体准确影像的道理近似,交会观察所的“左观”和“右观”,好比是大炮的左眼和右眼。
  战斗打响,“眼睛”要是瞎了,开炮只能唬麻雀。“眼睛”要是患了“近视”、“远视”、“斜视症”,炮弹只能“敲边鼓”。
  某种意义上,炮战双方是在打侦察兵的本事和功夫,看谁家的观察更敏锐更准确更快捷。
  没有金钢钻,甭揽瓷器活。
  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甭想当侦察兵。

          ※   ※   ※   ※   ※

  伴随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兴起于70年代炮兵侦察射击自动化指挥系统使炮兵发生了自二次大战以来“最伟大的一场革命”。激光、红外、雷达、声测、热成象等高科技侦测仪器与高速计算机的完美结合,使炮兵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首发命中”正在变成现实。例如,敌方炮弹一出膛,己方的炮瞄雷达便将它捕捉,在其运动弹道上任意寻找两个点,计算机便可将发射它的敌方火炮坐标准确求出,并同时求出己方火炮之诸元,反应竟然快到敌方炮弹尚未落地时,我们炮弹已经发射,且炸点精度不会超出10米的程度。 有专家说, 如将美军目前装备的“塔克法”、法军的“阿迪拉” 、 英军的“菲斯”、挪威的“奥丁”等最先进炮兵侦射指挥系统用于1958年,海峡双方仅需发射各自总量1/15的炮弹,便可获得同等效用的战果。
  1958年的侦察兵没有赶上好时候,他们只能手把望远镜、方向盘、炮队镜、测距仪等传统光学仪器进行颇为旧式的观察。由于有飞机不能飞越金门上空的禁令,他们的工作甚至不能得到航空照相的辅助验证。隔海作战,大海构成了无法逾越的屏障,又使得他们不能秘密抵近敌工事前沿布设观察仪器。加之对彼岸地形物貌不熟,发生误判,把电线杆、木桩当作修工事的敌兵,把巨石土堆当作敌人的碉堡掩体的事便难以避免。但如果“瞎弹”太多,百发只有一中,侦察兵是少不了要挨炮手的白眼,被讥讽为“饭桶”的。某连就发生过一火头军故意把热饭菜倒进猪食缸,让晚来的侦察兵就咸菜啃凉馒头的不愉快事件,气得一个刚刚穿上军装的白脸书生用被子蒙住头呜呜哭。
  搞恶作剧的火头军被领导严厉批评。自尊受到损伤的侦察兵们则发愤图强。他们每天猫在潮湿闷热阴暗的观察堡中,长时间进行枯燥呆板乏味劳神的观察,直至把敌方每一细小地形外貌及附近地物分布特征烂熟于心。他们的口号是,要像熟悉自己的五官一样熟悉敌情。 他们的要求是:站5小时腿不麻,瞪5小时眼不花,睡5小时来精神,憋(屎尿)5小时不挪窝。
  一仗下来,侦察兵们说:进少林寺修行,“站功”这一关,咱算是闯过啦。
  “修行”真要修成“正果”,还得过五关。

          ※   ※   ※   ※   ※

  第一是海洋性气候关。
  在内陆条件环境下最富经验最优秀的侦察兵,常常一到海边也傻眼。
  海上气候的特点是变化多端,敌方区域内的地物、地貌常因时间(早、中、晚、涨潮、落潮)、天气(晴、阴、雨、雾、风)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晴天的中午,海面水蒸气很大,镜内,固定的地物目标,会呈现为蠕动状的生动形象。又如,海风劲吹,波动浪摇,海面的反射光一片乱晃刺眼,使获得清晰观察十分艰难。即使是上等的好天候,一日之内也仅有四、五个钟头有利于观察。
            好天六十秒,孬天六点钟。
            晴天下苦功,雨天不发懵。
  侦察兵的顺口溜说的是,抓住一闪即逝的好天候进行认真的观察标定,乃事半功倍的捷径。
  经过实战,侦察兵摸索总结出:晴天12——17时观察比较清楚;太阳刚升起半小时内观察也比较理想;雨后观察最为清晰。每逢观察的黄金时间,即是前沿上百观察所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刻,数百双鹰隼般的锐眼对大、小金门开始了梳模式的扫描,重点查明任务区域内地形地物的细部及目标区附近的特征。所有情况均被记录在案,将来任何一点细微的异变都会引起侦察兵的高度警觉。
            好天抓得紧,孬天不放松。
            晴天蛇困觉,雨天蛇出洞。
  这两句顺口溜说的是气候良好时固然应抓紧认真观察,气候不良时也不可松懈掉以轻心。由于恶劣气候条件下有时半天甚至一天捕不住一个目标,侦察兵思想上易麻痹不耐心,认为“没名堂”而擅自中断观察。实际上,此时敌人活动肯定更为频繁,正趁此有利时机加修工事,搬运物资,调整部署。能见度不良虽然可能发现情况比能见度好时要少,但一旦发现,价值更大。

          ※   ※   ※   ※   ※

  第二是暗夜关。
  炮战常在夜间进行。夜间隔海远距侦察极为困难。因此,要想搞好夜间侦察仍要把功夫下在白天。
  侦察兵们认定,敌人的重炮被置放在掩体工事中,其流动性不会太大,不可能像夜猫子般一到晚间便出巢游逛。因此,为了能于暗夜及时捕获擒拿,要求白天必须事先标定好敌各炮之方位角和高低角,并熟记于心。夜间,敌炮一发射即能辨别、查明之。
  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体成了一台计算机。侦察兵的大脑首先是存储器,将白天若干观测计算所得数据存储其中。眼睛和耳朵是接受传感器,敌人一开炮,立刻根据火光声速将目标信号输入。大脑又是运算器,迅速计算,判定敌发射目标,将其坐标报告指挥所。不同的是,计算机靠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进行运算,而人主要靠机智和经验。夜间炮战,侦察兵要是没点机灵气和一看即知的老经验,这个仗就甭打了。
  如同踢足球的临门一脚,夜间侦察必须具备一秒钟内见分晓论输赢的真功夫。

          ※   ※   ※   ※   ※

  第三是光烟识别关。
  炮弹出膛的一瞬间,在炮口会形成一道炽亮的火光和一团青蓝的烟雾。光烟将平时深藏于伪装工事之中的大炮暴露无遗,不情愿却又无奈何地向对方报告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双方侦察兵来讲,谁能够迅速准确捕捉到对方炮口的光烟并将其计算标定,谁就占了上风,获得了主动。
  胡德安老人说:那时候,我们顶喜欢的就是国民党军打炮,顶担心的就是他不打炮,因为只有他打炮,我们才能逮到他。国民党军的工事很坚固,平常他的大炮缩在里面,钢门关紧,除非穿甲弹直接命中,一般伤不到他。但他要打炮,就得把大炮向前推移,把钢门打开。这下子,我们来机会了,有可能让炮弹从他的工事口直接钻进去。当然,在我们的炮位看不到他,我们的炮打得有没有准头,全仗侦察兵能不能逮到他的炮口光了。
  光烟是个通敌分子,使得大炮在威胁对手的同时,也使自己处于脆弱和危险的境地。
  但光烟识别并非易事。因为同一时刻我方也在发射,敌人在阵地周围布设的欺骗炸药包也在爆炸,敌人阵地上一片闪光和爆烟,要想在一眨眼的功夫把敌炮发射光烟同我方炮弹和故方欺骗炸药包的爆炸光烟区分开来,不是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还真不行。这要求侦察兵必须具备类似古董鉴赏家的能力,一眼便能把“真品”从一堆“赝品”中夹出来。
  侦察兵们总结出:对方火炮发射时,其发射火光白亮,形态似闪电。这里边还有两种区分,敌暴露阵地发射时火光呈圆球形,出口烟颜色灰白形成一缕烟上升,与地面呈一定的倾斜度;而遮蔽阵地发射时火光呈半圆形,因背景反射光圈较大,发射烟是淡青灰色,分布浓度均匀,烟头呈环形,发射声混浊,继发射声之后并可听到弹道风的呼啸声。另外,我方弹丸爆炸时一般火光呈暗红色,火光由小而大成锥形。而炸药爆炸时,烟色呈黑青色带黄,烟中带有大量的土石,烟量随药量的多寡而不同。
  实践,是一部创造人类智慧的伟大机器。
  实战,把士兵的智商提升到了“战地学”专家教授的水准。

          ※   ※   ※   ※   ※

  第四是交会协调关。
  交会观察所的“左观”和“右观”,通常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为主者叫指示观察所,为辅者叫接受观察所。两观相隔数公里之遥,之间有电话线相联,随时保持联络。战斗中,两观如何默契配合,有机协调,学问海了去了。
  如果敌人只有单炮在行发射,目标明确,协调是比较容易的。此时只要有一指挥员同时向两观下达口令,进行标定,一般不会出错。
  如果发现敌人的永久性固定目标,协调也不困难。只要时间允许,两观还可以互遣人员到另一方观察所去换一个角度识别目标,求得统一的观察基准点,这样交会出来的目标精度更有保证。
  如果敌人是数门数十门火炮同时射击,要使两观都能同时准确地标定,难度大极。事实上,炮战多为集火射,单炮发射的情况绝少。遇此,关键是指挥者不能慌乱,指示必须明确。首先对同时出现的很多火光和爆烟,在交会过程中应统一规定从左至右由近而远按顺序进行交会。指示观察所还应将发现的目标概略地在地图上编号,并要求接受观察所亦严格按此编号标图,以求达到战斗中的同步观察。经过试验,这种方法用于对地形很熟悉、地图判断能力高的侦察兵,尚算成功。
  交会观察的关键,在于两观之间熟练配合。这很像羽毛球或乒乓球的双打项目,两位超一流高手不讲究配合照样会输球,两个技艺平平者配合默契也可能会大赢。厦门炮群一对公认的两观交会最佳侦察兵搭档说:开始我俩怎么也看不到一块,总是他看东我看西,不协调。但我俩互相鼓励不埋怨,抓住要领反复练,慢慢地,抓目标就越来越准越来越快了。到最后,感觉自己只长了一只眼睛似的,加上他那边的一只眼睛才是完整的人。
  两观融为一观,两人恰似一体,这大概便是交会观察的最高境界了。

          ※   ※   ※   ※   ※

  第五是误差校正关。
  敌炮阵地多配置在山地反斜面隐蔽地域,加之工事伪装,连带便产生了问题:看不到敌炮口的发射光,只能观察到发射后袅袅上升的烟缕,强劲的海风,将烟缕吹拉成狭长的斜线状。可以想知,此时的发射烟,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前后左有的方位上,均已偏离敌炮口的真实位置。遮蔽度愈大海风愈强,偏离愈远。拖几门炮到后方找地方模拟试射,在阵风3——4级的条件下,瞄准已升高30——40米的发射烟射击,落弹会横向偏差200——300米,纵向偏差400——600米。显然,标定敌炮发射烟缕,不进行适量的校正是不行的。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我请教了当年的“老侦察”尹福根老人。
  尹老说:任何一本炮兵教程都不会有现成答案,解决的公式只能是基本功加经验。你大概知道,步枪打运动目标要算提前量,用的是加法。而观察发射烟正好相反,要算滞后量,用减法。因为运动者是烟,目标敌炮并未运动。我对烟的观察判断是这样的:如果烟团紧密白亮窜升速度很快,说明敌炮的遮蔽度不大,烟脱离炮口不会太远也就是10——20米吧,向下左右修正半个密位就可以了。如果烟团松散灰暗,上升速度开始迟缓,说明敌炮遮蔽度较大,烟距炮口大概有20——40米,向下左右的修正量都要适当增加,这样的修正是凭直觉经验的估计量,仍然会有误差,但肯定距离放炮的真实位置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按这个坐标打小面积射,20发里头总会有1发命中弹或靠近弹吧。

          ※   ※   ※   ※   ※

  身怀“过五关”的本事,才能获得“斩六将”的战果。前线侦察兵建立的功勋是巨大的。炮战期间,东自围头,西至青、浯屿,围绕着金门东、北、西三面,在一百余公里的环形正面上, 163个炮兵观察所构成了纵深梯次、高低相间、正侧结合的严密配系,克服了侦察距离远、地形复杂、受海洋气候影响大等诸多困难,共侦察、 交会了大、小金门各类目标3052个,其中307个目标坐标经反复核实,确定为绝对可靠之坐标。 并使初期仅能直接通视敌4个炮阵地一跃而能直接通视到68个炮阵地,其精度距离误差在0.05%以内,方向误差在4密位以内。
  默默耕耘的侦察兵们用一份总可靠度达到70%的答卷,为庞大复杂的作战计划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难怪,在前线,精通业务的侦察兵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当上级向某炮兵师商调三名侦察兵时,师长答复:要三个团干任你挑,我随时放人;要侦察兵,一个也不行。
  难怪,北京来的慰问团夸奖炮兵打得准,“炮弹像长上了眼睛”。炮手们得意地说:“俺们的侦察兵,个个都是‘一点五’的眼睛哩。”
                  4
  峙峡筑城隔海互射的阵地对垒式炮战,一大特色是难以明确区分攻方与守方。发炮者意在摧毁对方,自然是攻方。发炮时,又必须考虑防范敌人的火力袭击以保全自己,于是又成了守方。
  两千年前的大军事家孙子说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九地”,指各种地形,言深不可知。“九天”,指各类天候,言高不可测。
  1958年的金厦海峡,善攻者精于守,攻乃守之机;善守者亦能攻,守乃攻之策。刺蔽击防,纠合搅缠,一身二任,九地九天,炮口喷射出军人的才智,传统炮兵的战术,表演得淋漓尽致,运用得炉火纯青。
  自保而全胜者孰?善之善者也。

          ※   ※   ※   ※   ※

  战例一,打虎先打眼
  炮一营发射阵地布设在厦门曾山地区。
  大金门旧城附近的敌炮兵经常对他们进行突然袭击,且精度良好,威胁甚巨。全营官兵疑惑不解: 真邪了门了,敌人在15000米之外,咋还这么准?营、连干部和战斗骨干连开几个诸葛亮会,上下启发琢磨,估计敌人一定有观察所在前沿指挥,而从敌人方面看,其观察所最理想的位置应该是大担岛。于是,派出侦察小分队跑到海边,对大担岛一块礁岩一条石隙地搜寻,三天过去,终于从一个敌兵鬼祟的行踪中发现了蛛丝马迹:一丛矮树野草的背后,似乎隐蔽有两个伪装极佳的暗堡,早上7——8时太阳斜射,杂草中偶尔还有一闪一闪的亮点,估计可能是敌人观测镜片的反射光。
  于是,乘着夜色,悄悄拉到前边两门炮,精心伪装,等到天亮,精确测好敌方暗堡的诸元,耐心等待着。
  炮战又开。大金门旧城地区的炮弹呼呼地高吊过来。我方阵地并不急于还击,只有两门埋伏炮突然向大担几处观察暗堡可疑处直射开火。片刻先从无线电接受器中收听到大担向大金门报告:我们这里很热闹呀!接着,又听到一个姓杜的敌兵向大金门喊道:我现在向你们说最后一句……“话”字未出口就没声了。几乎同时,大金门的敌炮突然而止。
  一营阵地一片欢腾,“咱把敌人眼睛给捅瞎啦!”
  打观察所,是炮战中双方使用频率均较高的战法之一。炮兵中间流传一种说法:压制敌人三处炮阵地,不如狠打他一个指挥所;干掉敌人三个小连长,不如报销他一架炮队镜。确实,几次激烈的炮战,我方甩过去铺天盖地的炮弹,敌炮仍在顽强还击,后来,改用少数炮控制他的观察所,敌炮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没了精神,甚至完全停止发炮。而我方也有被敌狠夯观察所而影响了战斗顺利进展的痛苦经历。可见,观察所在炮战中地位之重要。
  双方观察所均配置在阵地前沿视界开阔的地段,位置不可能太隐蔽,但伪装一定很精细。因此,比“打虎先打眼”更重要的是“打眼先知眼”,谁先侦察到了对方观察所的具体位置,谁在炮战中便处在了上风。

          ※   ※   ※   ※   ※

  战例二,隔湾贴耳
  战斗结束,某营官兵一致要求给通信兵小王记功,他们说,小王是我们在敌人指挥所里贴上的一只耳朵。
  为获取准确敌情,及时了解我方射击效果,某营安排小王整天戴着耳机窃听敌人通话情况。
  阵地战,各级各部门间联络主要靠有线电话。但由于暴露电线易被打断、通话距离过长铺线不易以及阵地位置临时变更等原因,有线通话仍不可能完全取代无线通话。无线通话简易、轻便、灵活、战场生存率高,唯一的缺点是不保密,讲话时自己人能听敌人也能听。战斗中,双方昼夜监听对方的通话那是公开的秘密,相反的,不重视监听的司令官一定是位糊涂的将军。但监听也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因为对方在通话时已使用暗语密语,敌我双方往往同时有几十对收发报机在工作,耳机里一片噪音,干扰极大,轰鸣的炮声又经常压过了一切声音,所以,能排除各种干扰将敌人通话信息准确捕捉,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小王前边两个通信兵,戴上耳机如受酷刑,一天下来毫无收获,还抱着脑袋喊头疼。气得营长下令他们改行去当炊事兵。谁知他们竞说:只要不搞监听,别说给人做饭,当猪倌给猪做饭也中。
  这么着换上了小王。这小子天生是块搞监听的料,戴上耳机瞪着眼,聚精会神,稳如座钟,身心投入,听得津津有味,时时发笑。大家问他笑什么,他摘下耳机说:“老张在骂他们副团长哩”,“老李又想老婆了”,“老刘是个大嫖客,一聊女人就来劲”。老张、老李、老刘都是敌人的通信兵,几天下来,小王对他们已很熟悉,故在姓氏前边冠个“老”字。
  小王最大的收获是破译了敌人的暗语。根据几次监听内容综合分析,他报告:敌人将我营观察所编为01号目标,一连为04号,二连为02号,三连为03号。这等于按着了敌人的脉搏。于是,当敌指挥所下令射击04号时,营长立即命令一连停止打炮,只留二、三连对敌还击。敌炮刚刚转向,二、三连又停,一连接着开火。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互相埋怨。小王听到敌指挥所破口大骂,还听到敌观察所的抱怨:“04、02、03号目标确实太狡猾。”
  小王又憋不住抿嘴哧哧哧笑。

          ※   ※   ※   ※   ※

  战例三,逗鱼咬钩
  敌152高地上的32号目标, 刁钻乖巧,经常变换射击位置发冷炮。等到你把各种观测仪器准备好了,它又长时间地一声不吭,让你不知其具体位置所在,令人十分气恼。
  营指首先采取“大网捞鱼”的办法,多次集中火力对32号目标若干可疑地带进行面积射。岂知“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还是不捞鱼”。都以为问题解决了,可一二天过后,32号又冷不丁地打出炮弹来,很有点“你逮不到我吧”的示威味道。
  一参谋献策,可用“下饵诱钓”法一试。即于晚间,在我方阵地上布设一些假工事假火炮,故意露出破绽来,作为钓饵,天明时引诱32号上钩,各观察所同时做好准备,只要它发射,随时将其标定。谁又想,32号倒是咬钩了,但它白天不咬,而是将我假设施的诸元准备好,于夜间打出炮来。夜间敌炮发射火光虽清晰明亮,却难以将它准确标定。
  一筹莫展之时, 观察所报告:发现敌人一个隐蔽观察堡。副营长说,准备5门炮,争取30发以内端掉它2营长说且慢,1门炮足矣。他下令把1门152榴炮拖出工事,仅垒麻包遮蔽,其余十几门火炮全部上膛待命。152榴炮开始专打敌观察堡,2分钟一炮,不着急,有滋有味慢慢吊,慢慢校。当单炮破坏射进行至二十余分钟时,32号恼怒至极,终于开火还击。苦等久矣的交会观察所立即将它交会标定,饥渴难耐的十几门火炮轮流扑攻,顷刻间便把它扯碎咬烂。
  32号化作一般冲天而起的黑烟,指挥所内一片掌声。众人问营长:你用的这是个什么法?营长说:张网网不到它,下食诱不到它,慢慢敲打它,它反而出来了。就叫个“逗鱼咬钩”法吧。
  此法虽灵,却不可滥用,因把一门火炮拖到明处,本身也是相当危险的,但正由于不常用,险中出奇,用则反收奇效。

          ※   ※   ※   ※   ※

  战例四,组合拳
  1340号敌155加农炮兵连位于大金门西缘水头西南, 系半永久性暴露阵地,它的4根炮管直指厦门指挥机关和火车站,成为扎在我方腹背的4根芒刺。从厦门看过去,该敌完全隐设于遮蔽起伏地形,加之距离较远,某部炮一营多次组织聚歼未果。1340似乎发现厦门原来也奈何它不得,便渐渐放肆起来,你发炮,他必定开炮,顽强对攻,毫不示弱;你不发炮,他也频频主动出击,摆出一副招惹是非的架式。
  营指研究,看来正面强攻难以奏效,必须考虑迂回和侧击了。派出侦察员沿海岸线向东南方向走,果然,几公里外的洋塘恰好位于1340号的右侧翼,可看到该敌1、2炮的工事,而在马池塘地域,则可观察到其3、4炮的发火光位置。营指大喜,遂决定实施火炮机动。营参谋长是位业余拳击爱好者,说:咱不能者打正面直拳,也得打侧摆拳和上勾拳嘛。
  火炮机动乃炮兵经常性战术训练课目之一,炮战双方均多次运用,营规模的火炮从既设坚固工事转向临时野战阵地,看似容易,实际操作也很罗嗦,要领就是一个“快”字,修急造路、牵引、伪装、送弹、设置前观、架设通信线,须一气呵成,愈快愈好;战斗亦要求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因机动全过程无坚强防护,遭敌反击的可能和危险很大。
  一营夜间拔寨,只留2门火炮坚守。
  战无定势,阵无常态,确乃如此。战前厦门前指曾对洋塘、马池塘实地勘察,结论:地形过于平缓和暴露,不适宜炮兵构工。而现在,两地恰恰成为出其不意打击1340号敌的最佳地域。
  战斗从原阵地的两门火炮打响。1340如好斗的蟋蟀,一撩拨即开牙,立即还击。这说明它仍在原位,且毫无警觉。一营计算好诸元,采用两门炮对付敌一门炮,逐炮分别试射,完成后,使用延期和短延期引信,用等速射和急速射交替进行转为效力射。由于我在敌侧翼,1340无法转向还击,被动到家,背气到家,只有剪手挨打的份了。 我反倒可以不着急,慢慢打。这场马拉松式的战斗持续了8小时,第一发炮弹迎着旭日飞升,第八百发炮弹伴着夕阳溅落,再观察,敌1、2炮各被命中30余发,3、4炮被滚滚烟尘所笼罩,至此,从1340号位置上再没打出一发炮弹来。
  组合拳击中得分部位。

          ※   ※   ※   ※   ※

  战例五,“眼睛”协同
  大金门古宁头敌812号炮兵连有3门火炮, 813号炮兵连有4门火炮。某营使用3个距离表尺进行打击,两处敌兵仍在从容发射。待拿到航空照片(为配合炮兵,空军破例飞越金门上空1次)才晓得,平均炸点远于目标250米,连根毛也没擦上。气得营长拍桌子骂娘,把侦察兵们克了个灰头土脸,吃不下饭去。
  其实怨不得侦察兵,而是敌炮配置地形复杂,营观察所只能侦察到方向,而不能精确测算远近。
  苦无解题良策时,从厦门前指传来好消息,在前指云顶岩观察所、友邻部队鹊鸟吉和160高地观察所,可看到敌812、813炮位,且视界良好,便于修正射击。
  一个念头在营长脑袋里一闪:如果营观察所测定方向偏差量,三个友邻侧方观察所测定炸点距离偏差量,难题不就放屁拉稀痛痛快快解决了吗?又一想:恐伯办不到,云顶岩是上级观察所,另两个是兄弟部队观察所,怎么好向人家下达指令嘛。
  但还是把想法向上级反映了。上级答复很干脆:考虑那么多婆婆妈妈的就别打仗了,打起来,你就是总指挥,需要哪家配合你直接通报要求!
  营长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射击开始。 营长以战场最高首长名义向上级、友邻和自己的4个观察所下达命令,本营观察所率先标定计算诸元;炮兵发射;云顶岩观察所为主修正距离;其他友邻两观也交会出炸点偏差量,提供修正参考数据。
  打到1543发时,下令暂停。各观察所统计:812号冒浓墨烟5次,升起灰白色爆烟2次; 813号直接命中炮床17发,3、4炮工事上有两个大窟窿,起火6次,冒浓黑烟4次,持续燃烧2小时35分。可以判定,歼灭两目标目的已经达成。
  营长来了。指示炊事班宰猪6头,给云顶岩观察所送去,片,友邻观察所送去2片,其余全炖红烧肉,一定要让全营过一回“肉瘾”,“香个够”。
  侦察兵们也神气了,拍胸脯说:咱4个观察所8只眼睛瞪得电灯泡那么大,要是还看不明白,这会儿咱就不吃猪肉吃猪屎去:

          ※   ※   ※   ※   ※

  两千多年前,孙子把“计”作为其13篇兵法的首篇,摆在了“作战”之上,他认为,先有“计”而后有“战”,乃战争逻辑使然。
  两千多年后的金厦炮战,透过几十万发炮弹所爆扬起的烈焰硝烟,人们看到的不光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的心计谋略,还有前线将士那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战士的可爱在于,大概没有几个学过孙子兵法,但他们已用许许多多的战果印证诠释了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千秋闪光的至理名言——兵者,诡道也。
                  5
  案头,放有一份福州军区炮兵司令部歼灭大金门金龟山地区敌炮兵连的战斗总结。
  阅毕,我这个炮兵门外汉的第一读后感是:炮兵打仗真精密。
  炮弹脱离炮口到命中目标,在空间划出一条弧形的弹道。实战中,正确的弹道只有一条。而影响弹道正确的因素却有几十个。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将干扰因素逐一迅速排除,使弹道始终沿其唯一正确的方向延伸,要求高超的技艺,要求训练有素。
  当我借助《军事大辞典》,一知半解地读懂了那份“战斗总结”时,我的面前仿佛矗立起一架运摆与天文同步的时钟,我赞叹它每一个部件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精密,当然更赞叹能使它如此精密的人。 大炮本是一具投射爆炸物的机器,它是极其精密的,但倘若少了炮手的精密,仍只能得到距预期遥远且一点也不精密的结局。
    一、敌情和我方使用的兵力
    大金门金龟山反斜面山角下敌508、509两处155榴炮阵地(估计8门)
  系敌前沿火力骨干之一,位置比较遮蔽,且有坚固的永备工事,几年来对
  我阵地不断进行射击,因此决定给予该两阵地之敌炮兵以歼灭性的打击。
  参战炮兵计有152加榴炮一个营、155榴弹炮一个连。两个阵地的射向均与
  敌阵地正面接近直角,观目和炮目距离均1万1千公尺以上。另外,各有一
  个122榴炮营对两个目标进行覆盖射击。
  观察所至目标称观目距离,火炮至目标称炮目距离。试验证明,当两目距离均超出1万公尺时, 用同一门火炮,装定同一诸元,由同一组炮手用同一操作手法连续发射多发相同的炮弹,炸点也不能重合于一点。这种炸点围绕目标有规则散布的现象是正常的,炮弹最大散布间距可达50米。
  所以,炮兵打击远距离目标除计算准确外还必须按一定比例多打炮弹,在散布率中求命中率。多打炮弹可以是一门炮向一个目标发射若干发,也可以是多门火炮向同一个目标发射。 此役我对敌火炮达至3:1,既符合我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传统战法,也是为了以“量”求“质”,确保炸点与目标能够较精密地重合为一。
    二、对敌炮阵地侦察标定的方法
    金龟山敌炮兵阵地虽然位置比较遮蔽,但并非绝对不能观察,可以看
  到其发射烟的根部。
    首先将观察所的人员、器材进行了分工,营的主观和侧观均指定了专
  人负责标定敌炮。另外指定人员负责交会我炮弹的炸点。使得对敌炮的标
  定和我方炸点的修正互不干扰混淆,减少了错乱。
    除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标定外,并对目标周围明显的易于观察的几个点
  也进行交会标定,以便作为研究判断敌炮位的依据。
    召集了连长、指挥排长,结合对目标附近地形情况的研究,判定目标
  的位置。如金龟山后边是流沙地,判断敌炮不可能配置在沙地上,同时由
  于能观察到敌炮发射烟的根部,所以判断敌炮位也不会在山脚下。另外敌
  炮的发射火光还看不到,说明敌炮阵地前边有一定高度的遮蔽物。因此可
  判断敌炮位在反斜面的中部。
  作战决心来自果断的判断,正确的判断离不开经验的累积。实用的经验还必须有对敌情详尽的了解做依据。李源河老人说:为了搞清金龟山后边的土质,我们先后找了不下十来个曾到过金门的老百姓了解,然后带着几个老乡在厦门到处转悠,直到他们在一架小山前很一致地说“金龟山的沙土同这里一模一样的”为止。经实地勘察,这样的土质确实不适宜炮兵构工,我们才敢断定,敌人的炮阵地是在金龟山反斜面的半山腰而不是山脚下。
    三、发射阵地的准备
    射击前炮手班进行了分工,为了减少射弹散布,提高射击精度,各炮
  把瞄准手、装填手固定起来,使其按照统一的手法装填和瞄准。
    每门火炮架尾都进行了加固,在驻锄与墙壁之间放置枕木,千斤底盘
  用木桩固定其四个角,炮前土地洒水打平夯实,使火炮在射击中始终保持
  平稳姿态。
    组织了技术保障组,战前对所有火炮进行了一次技术检查,对松动零
  件螺丝进行修复,各炮并进行了零位零线的水平检查校正。
    平日弹药供应的批号、弹重、等级不统一,这次射击前尽量也按批号、
  弹重、等级、射击先后次序进行了调整,做到了以一个排一门为单位统一
  批号。因而减少了射击中检验射的次数,保证了射击精度。
  在1万1千米的距离上,一门火炮若想击毁另外一门火炮,阵地射击准备是否合乎要求和射击操作是否统一精确,关系至大。
  火炮零部件特别是瞄准装置必须处于绝对完好状态,不能有丝毫松动,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肉眼和手完全觉察不到的一根头发丝的空隙,将使弹着偏差数十米。
  瞄准的眼法和手法必须绝对一致,发发不变。试验证明,人与人观看瞄准水平汽泡居中位置会产生只有仪器才能检测出来的习惯性误差,因此,两个瞄准手轮流打一门炮,有时弹着竟可偏差百米以上。另外,炮弹装填的紧或松,拉火用力的猛或柔,都会影响射击精度,如拉火用力过猛,会使落弹偏离20——30米。因此,要求射击全过程中,瞄准手、装填手应各固定为一个人。
  火炮架设必须力求稳固,不能发射一发后便大幅蹦跳移位。最佳的状态是使炮身的后座力概略地置于两炮架中央。这就要求两助锄(大架)不但坚固,而且坚固程度一致,一边过坚一边过弛均会造成火炮后座受力不均而导致射弹散布过大。
  炮弹的批号、弹重、等级也应力求统一有序。检验表明,不同厂生产的同种类炮弹,或同厂不同年份生产的同种类炮弹,弹着均有误差。与注射不同批号的青霉素必须重作皮试的道理一样,炮弹的批号太乱,就得重作检验射。可想,战斗发起一边打一边作试验怎么得了。避免的办法唯有战前细致准备,将炮弹分类按批号摆放好。
  重有千斤,轻若游丝。大炮是威猛伟力的象征,伺弄它却是一件女人描眉画唇般的精细活。
    四、指挥所人员分工
    营长:亲自观察,以专用耳机接受上级口令。
    营参谋长:掌握侧方观察所观察之炸点偏差量。
    一连长(代参谋长):在各连轮换射击时用无线电向各连下达修正射
  击的口令。
    侦察参谋:专用一副炮队镜观察射击的方向偏差量。
    通信参谋:掌握各侧方观察所的通信联络。
    图板手(计算兵):一名记录一、二连射击修正口令,一名记录三连
  射击修正口令,一名机动。如射击过程中发现新目标,受领新的射击准备
  任务时,协同三连连长工作。
    侦察兵:班长交会作业;一名侦察兵位于观察所外负责全盘侦察,其
  余带望远镜到指定侦察区域实施侦察。
    有线电兵:对上、对下各一人,总机一人,对左右观一人。
    无线电兵:对上、对下各一人,对左右观各一人,收听云顶岩(侧观)
  报告之偏量一人。
    ……
  指挥所被称作炮阵地的“发动机”。
  上述文字表明:这大概算得上是一台各部件精密分工、各分工精密组合的能够产生大功率快转速高效率的“发动机”。
    五、诸元准备和射击方法
    这次对敌炮兵的歼灭射击,多采用了精密法准备诸元。在条件可能的
  情况下,能够修正的均进行了修正,因此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保证诸元精
  度。
    试射采用偏差法和夹叉法交替进行。据我们体会,远距离隔海作战,
  除对生动力量射击外,勿论采用何种方法,准备诸元最好都进行试射,后
  转为效力射较为适宜,特别我们现在很在很多情况下准备诸元条件不具备,
  试射更为重要。
    效力射是采用一个方向,一个距离,用急促射和等速射交替进行的。
  边打边修正。 152加榴炮在全号和一号装药情况下每分钟3——4发是适合
  的。
  《军事大辞典》解释,“精密法”即“以同一坐标系统的控制点为起始点,使用较精密的测地仪器进行测量,并用计算法整理成果的方法”。
  “解释”绝对正确。但无疑等同白解释,尤其是对同我一般的“炮盲”们。
  请教多位“老炮兵”,大体搞懂了用“精密法”决定诸元的步骤。首先,测绘分队于战前要依据国家公布的大地控制点对战区进行测绘计算, 建立精确的战区“坐标系统”。说白了,凡金门岛上特征突出的物体,如某山峰上的大圆石、松树,某高耸烟囱,某灯塔塔尖,某建筑物上的旗杆等等,均被标定了准确的坐标,构成一张可覆盖整个金门的“坐标网”。然后,发现一处军事目标,只要以“坐标网”中的某个“接近点”为依据,测出它们之间的方位距离等,便可求出目标坐标,将其准确标定。 此法在作业中精度甚高,坐标误差一般不会超出5米,因此,炮战中为双方所广为采用。
  理论上,有了精确的目标坐标,便可求出精确的射击诸元。再针对各种干扰因素将会造成的误差,在图上计算修正,把修正后的诸元赋与火炮,便可直接对目标进行效力射了。而其实不然,因为对有些干扰因素会造成的“误差量”实战中无法精确掌握,不可能在图上尽善尽美修正,所以为求得最佳诸元,运用“精密法”还须经过试射。
  “偏差法”试射很好理解,即对炸点根据其偏差量进行修正,直到交会的炸点和交会的目标点重合为止。“夹叉法”试射多用于遮蔽目标。两发试射弹对目标形成一发远弹一发近弹的现象称“夹叉”。第三发试射打“夹叉”距离的中间位置,称“折半夹叉”,如仍未命中目标,第四发再打“折半夹叉”的中间位置。即“折折半夹叉”。这样,很像把一根绳子不断地对折下去,何时与目标点重合何时为止。
  试射,筛出了效力射诸元。按炮兵规则,实战中对这个诸元仍要前后左右作极小的适度微调。鉴于此役的作战距离已经过长,用绝对同一的诸元打仍会产生相距数十米的射弹散布,再调整,火力必然更加分散,效果显然不会很好。因此,应该大胆地违反书本规则,只要认准了试射所获诸元是正确的,就铁下心不再作任何修正,坚持用“一个方向,一个距离”猛擂下去,力求“八九不离十”的效果———围绕目标的十几个炸点中有一至二发靠近弹或命中弹。
  炮兵射击,实在是一个复杂严密,需不断地去粗取精,精益求精的过程。
    六、射击效果、弹药消耗
    我炮兵于×日下午4时29分至6时25分,先后开始对金龟山508、509目
  标试射后转入效力射, 整个射击到19时结束,持续2小时27分,共消耗各
  种炮弹1987发。
    射击后,敌阵地当即有三处起火,并有半个月未见任何射击活动。只
  在夜间发现有数辆汽车运动。
    可判断,歼灭目的基本达到。
  看完“战斗总结”,我的第二读后感是:哇,这辈子幸亏没有当炮兵。
  我从小粗枝大叶、 马虎无序得出名,做算术题多添一个0少列一道算式把加法看成减法把小数点点错位都是常有的事。 如此粗疏, 如开大炮炸点偏差恐怕要以“公里”为单位修正才成。
  于是,我便愈发赞叹有精密的思维、精密的算功、精密的协同、精密的作风,与大炮精密结合的神炮手们了。
                  6
  打过枪的人都有体会,静止目标与运动目标,后者比前者难打得多。
  炮战中,许多炮手却偏偏更喜欢打活动的目标。
  我问为何?
  老人们反问:你爱好钓鱼不?钓鱼者宁愿蹲半天钓不着一条活的,也不乐意拿网捞漂起的死的。炮打“活靶”的感受,和钓鱼差不多吧。
  老人们还说:作为猎手,打树桠桠上的老鸦窝不稀罕,谁要是甩手一枪把天上的麻雀揍下来,那才见真本事哩。
  我明白了,如果说一个动态目标能使狙击手产生更大的刺激和乐趣,那是因为瞄准击发的瞬间,更能锻炼、验证他的反应、敏锐和枪法,猎获物也才显映出狩猎者更高的技能与自我价值。问题是相隔数千上万米要想打到一个活物,那难度恐不亚于伸手抓住一只正在你头顶嗡嗡乱叫的蚊子。

          ※   ※   ※   ※   ※

  打敌兵
  开始还有不成文的规定,发现20名以上敌兵在活动,才能开炮,后来指标降为10人, 又降为5人、3人。最后,1个敌兵也成了宝贝也发炮了。战士们说:麻雀虽小也是盘菜,苍蝇虽小也是口肉嘛。开打的权限由团而营,个别情况下,连长也有权喊“开炮”。
  打得敌人阵地上,十天半个月瞅不见一个人影。好不容易冒出一个两个来,低头猫腰,哧溜哧溜跑得比地老鼠还快,刚刚瞄上,不知往哪里一钻,又没影了。
  一个河南籍侦察兵恼恼地说:那年俺家发大水,那水大得哟,人全爬在树梢房顶上,熬了三天三夜。金门光下大雨咋就不发水哩?发场水把兔崽子都从洞子里灌出来,多美!
  某观察所监视大担岛监视得好苦好累好心焦,冷不丁就发现了一个故兵两手提于腰际快步奔到一块大石头旁边蹲下,估计是在“减轻负担”。迅速标定,概略计算,15秒之内,两发炮弹脚跟脚扔过去。
  爆烟散尽,观察镜里,敌兵还在,把蹲姿改成了跪姿,一动不动了。脑袋看不见了,只有一个高高蹶着的雪白的屁股。
  人是最难逮到的活动目标,因为他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经常无规律,而且随时可以借助地形地物隐藏起来。对敌兵射击的要领是要尽量从他的无规律中找出规律,例如伙房、操场、码头、空降场、卸载滩头等他们可能集结的场所,及运补要道、工事出入口、抢修现场等其必经之地,对这些地域实行定时射或监视射,有时也能收到满意的杀伤效果。
  但得承认,对单个敌兵的射击绝大多数无效,当你一口气完成观察计算瞄准装填发射动作,十几二十秒已过去了,再加上弹道时,“目标”早没影了。上述事例仅是极特殊的例外,因为迫不及待的生理排泄欲望,使得那个倒霉的家伙由动态目标变成了静态目标。
  然而,战场上,对敌单兵采取毫不留情的追踪射,仍会在敌方群体心理中产生巨大的压抑和恐惧。在一场以封锁为目的的战役中,不断增添敌营的紧张与慌乱是重要的,其精神阴影的总和,最终会以运补不畅和行动迟滞的方式折射出来。

          ※   ※   ※   ※   ※

  打汽车
  敌汽车沿着公路向前行驶,不容易找到藏匿之所,使得在某一固定地点恭迎它到来成为可能。打汽车之法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相类似,不同的是心中绝不可存有半点侥幸,付出一分辛劳才会得到一分收获。
  如果敌汽车是“兔”,逮到它的关键是要选好待其到来的那棵“株”——狙击点,以便决定射击的提前量。
  某营在大金门东半岛交通要道上,选择砂美西南的公路桥梁作为第一个狙击点。此桥标志明显,其便于被测定坐标和作为试射点使用。另外,该桥为往来咽喉,其上出现的目标较多,且桥的两端均有60密位的能观察地段,对及早发现目标做好射击准备有利。
  为加大保险系数,该营又在第一狙击点向北依公路延伸的适当地点,选择了第二、第三狙击点。如“兔”从“首株”漏网。尚有“二株”、“三株”等着它。
  然后, 在气候良好时刻用精密法对狙击点进行试射,得出16100米距离炮弹飞行时间为57秒。再从观察镜中捕捉敌人各型汽车,看它们57秒会移动多少数据,结果平均为:载重大卡车运动0-40,小吉普车运动0-50。以上两个数据遂被确定为射击的提前量。
  对运行汽车射击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当目标进到提前量位置时应立即命令火炮开火,因而还必须解决如何迅速传诵口令的问题。营指是这样解决的:营长在观察同时,也亲自掌握电话机;电话线原从观察所铺设到阵地发令所,现在则一直架通到炮班;炮班电话机由拉火手掌握。这时,射击指挥员营长与拉火手间沟通了直达线,避免了中间复诵口令延迟时间。在敌汽车接近提前量位置时,火炮已经装填瞄准完毕,拉火手只等营长一声“放”的口令炮弹即可立时发出。
  某日,该营专心致志守“株”待“兔”3次:
  头一次,可能因提前量取得过少,射弹落在汽车后面约50米。对目标虽未杀伤但给予了很大威胁。
  第二回,爆烟遮盖目标,消散后发现汽车被打翻,并且始终没有拖走,判断目标受到严重破坏。
  第三次,得靠近弹。车辆受到袭击后停止运行,但外观完整,司机跳车逃匿。估计车受轻伤或司机过度恐惧, 稍稍修正诸元又连打2发,车歪斜路旁,车身有数处可观察之弹洞。判断坏损报废。
  “兔”的适应性很强,遭打击,敌司机们马上学得乖巧,车一接近危险地段,会突然停车或急向后倒,待你的炮弹在前面炸过,他再一踩油门,夺路通行。
  对付办法,除多设狙击点使“兔”不知你到底守着哪一“株”外,再就是安排多门火炮都打一个狙击点,但发射时间需间隔数秒,第一响炸过,敌车以为平安无事了,赶紧通过,第二、第三炮刚好到达,仍旧炸它一个惊魂出窍。
  于是,大白天,该营所监控的这条原本车辆活动频繁的公路顿时变得萧条死寂。
  一个稚气尚存平素喜好招猫斗狗的新兵说:有种的来呀。嘿,打汽车真好玩!

          ※   ※   ※   ※   ※

  打飞机
  地面炮兵打停在飞机场的飞机,不算稀奇。地面炮兵打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那就是一桩新鲜事了。古今中外,大概只有1958年这一回。
  在大陆炮火严密的封锁控制之下,如果困难程度也可以用指数来表达的话,大金门为100,小金门便是200。以前,小金门的后勤补济完全仰仗大金门,大金门有干的吃,小金门便有稀的喝。现在,大金门自己喝稀的也是有了上顿愁下顿,小金门便只能勒紧裤带灌米汤了。
  9月,台湾对小金门实施直接的空投运补。
  连日观察表明,敌空投时间多为黄昏前(16-8时)或拂晓(6时左右),每次约来运输机2-3架, 高度300-500米,航速约100米/秒,空投间隙为3-5分钟。敌机一般从大金门新城方向飞来, 到达小金门后头以北500-800米地区, 航向由270度变为180度,至黄厝地区上空开始进行空投。空投时航速变慢,机身保持平衡。
  一个新奇大胆的构想不谋而合,同时从好几个阵地反映到厦门炮群指挥部:用地面火炮打击敌空投运输机。射击地区选择在其转弯减速的后头、黄厝之间上空,计算好了,获得战果的可能性是有的。
  群指指示:周密组织,可以一试。
  考题一出,侦察、雷达、通信、作战各部门的高参们联合解析了两天,拿出了一份自我感觉尚好的答案:
  敌机运动速度快,地面炮兵发射速度慢,必须一次集中较多兵力,在空投地区上空构成浓密的火网以求爆片击中目标。 考虑使用152榴弹炮两个营共24门火炮,根据敌空投高度300-500米, 装定感应引信,让一个营的炮弹在预设区400米高度爆炸, 另一个营的炮弹在预设区500米高度爆炸,形成长600米,高、宽各200米的两层火力网,以密集的空爆弹片杀伤“自投罗网”之敌机。
  大金门新城至小金门后头地区经变换航向后距离为6000米, 飞行速度按每秒100米计算,须时60秒。而我火炮距小金门后头地区距离为10000米,炮弹飞行时间34秒,加上下达口令后阵地操作时间15秒,合计49秒。这样,射击时机的计算公式为: 100米×(60-49)=1100米,即在敌机飞离大金门新城1100米处(选一标定点)瞬间击发。此时,敌机和炮弹从不同角度向着三维空间的同一交汇点疾奔。理论上,49秒之后,它们将在此预设区欣然握手同赴黄泉。
  打飞机与打汽车的思维逻辑基本一致,所不同者打汽车乃于地面守“株”(特征显著的地形地物)待“兔”,打飞机乃于天空守“株”(敌机必经之某空域区)待“鸟”。不言而喻,打“鸟”的难度肯定比打“兔”高。
  纸上的答案交上去了。其实,对地炮究竟能否把飞机打下来,从上到下谁也不敢吹牛谁也没有准谱。真实的答案只能让实战作出。
  连续作战两日, 击伤敌运输机2架。“老炮”们群情振奋,倍受鼓舞,准备再接再厉,扩大战果。谁想“鸟”们一点也不笨,再不肯硬撞火墙傻钻火网,一度明智地中断了到小金门上空“下蛋”的计划,
  遗憾,地面炮兵最终没有创下击落飞机的世界纪录。懊恼之余,令“老炮”们聊以自慰的是,小金门国民党军弟兄们还得束紧裤带继续灌米汤。

          ※   ※   ※   ※   ※

  打LVT
  LVT是一种美国造履带式水陆两用运输车英文名称的缩写, 每辆可载人员30名或物资2-3吨, 耐波性达3至4级风浪,航速5节左右。通常,它由大、中型登陆舰装载,航至靠近陆岸处,或荷军需,或负士兵,鱼贯下水,蹈海前行,波推浪阻,一步一摇,其状其景很像一群衔尾凫水的黑色水禽。于是,台湾阿兵哥们送它一个绰号“水鸭子”。
  LVT自重十数吨, 装载亦有限,除在台湾登陆进攻战演习中使用过外,平素多在车库里“趴窝”,并不太为军方重视。孰料,金厦炮战使得它像被揩去封尘重被发现的宝物,突然间身价百倍声名大噪。
  由于厦门方面炮火猛烈,台湾舰船在料罗湾抢滩卸载的危险性太大,于是,有人想起了已冷落了多日的LVT。9月14日,大型坦克登陆舰“中鼎”号驶进料罗湾,于大陆火炮最大射程外锚泊。 须臾,放下舰首大门,15辆LVT你拥我挤扑嗵下水,航至料罗湾后湖、昔里山、双打街、料罗村、沙头岸滩登陆卸载。
  大陆岸炮实施拦阻射。
  台湾“中央社”发回了当日报道:
    水陆战车在弹雨中穿梭往来运输,从岸上开至停泊在数海里外的补给
  船团旁边,满载补给品又开回岸上。在“水鸭子”往返中,围头共军射击
  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它们的前后左右,“水鸭子”激起的浪花和炮弹
  的浓烟交织成一片……而我们这些水陆两用战车却仍勇往直前,一批一批
  地开出来,一辆也没有被打中,全部完成它的运输补给任务……可以这样
  说,由于“水鸭子”在对金门的海上补给行动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匪炮的
  封锁,已被完全打破。
  中央社的话说得稍早了点,因为大陆岸炮在付出857发炮弹无战果的学费之后,正彻夜总结经验教训, 研讨打LVT之法。从作战室到观察所、炮阵地都赌着一口气呢:不逮到“小乌龟”誓不罢休!
  在围头海岸炮观察所,习惯把敌中字号登陆舰称为“乌龟”。那天,一侦察兵正把着炮队镜观察“中鼎”,忽发现其侧翼海面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小黑点,在海面上漂游。当时不知究竟为何物,他说:唉,“老乌龟”昨还下“小乌龟”哩?一传十,十传百,“小乌龟”便成了LVT在大陆的绰号。
  在1.5万米至2万米的距离上,击中偌大一条“老乌龟”尚属不易,要想击中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运动中的“小乌龟”,其难度确实不亚于“高射炮打蚊子”。
  基本的射击方法就两着: 一为跟着目标打。只要在我射程内,不论LVT登陆或返舰, 均应采取跟踪目标集中射击边打边修正的方法;二为等着目标打,在LVT的航道上预先准备火力,当其进入我弹着位置时开始猛烈射击。通过实战,普遍感到将现有火力分工,两种方式兼用最好。跟着打可以争取较长的射击时间,便于不断修正弹着,增加命中率;等着打可以多设几处等待区域,使落点地域的火力加强。
  在具体运用上应该是瞄点打面,从面中求点。如目标强行靠岸,则集中火力向目标停靠地点射击,此时若能观察到目标,可集中射击,若观察不到,则对停靠的有限地段实施线状拦阻射击。总之,不采取拉大网捉小鱼办法,而采取张口袋抓乌龟的办法。
  战术动作一经编排,射击便从盲目变得有序,火力也更加集中。9月17日9时35分, 海岸炮第149连率先击中LVT一辆。云顶岩观察所看到,一辆LVT中弹数秒后下沉,海面漂浮的极微小的黑点可判定为落水人员。
  首开纪录, 对海岸炮官兵振奋鼓舞很大,说明LVT并非绝对不能击中之目标,亦说明所拟战术生效。不再变更,就按照眼下的模式打,18日、19日两天,共打翻LVT8辆。
  最令人兴奋的是18日傍晚的战斗。 16时50分-20时52分,岸炮160连对出现于东碇岛右侧的LVT射击, 目标惊慌失措,人员弃车逃匿。下半夜,一辆无人操纵的LVT出现于东碇岛右侧,160连再次向东碇岛发射,掩护我高速炮艇去抢夺顺潮漂流之LVT。 此役,160连以超火炮最大发射频率连续打出炮弹319发,直打得一炮发火机、二炮装填盘、三炮44号仪器相继故障损坏方歇手停射,换取高速炮艇拖回了一辆完整的LVT。
  活逮到“小乌龟”啦!消息不服而走,阵地上欢乐如过除夕。160连郑重推举3名公认功劳最大的炮手,代表全连到高速炮艇锚泊地参观曾令他们头疼也令他们欣喜的“目标”究竟是个啥模样。3个炮手爬上LVT合影留念,脸上的微笑流淌出终将“小乌龟”踩在脚下的得意。
                  7
  操作一门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需编一个由8人组成的战炮班,他们的分工是:
  炮长(班长):全班指挥员,负责训练炮手和指挥全班的战斗行动;
  副炮长(副班长):担当瞄准手,负责瞄准装置和方向机操作;
  一炮手(开闭手):负责开闭炮闩,操作高低机和报告后座量;
  二炮手(发射手):协助装填手将弹丸送入炮膛内,并负责发射;
  三炮手(装填手):负责装填弹丸和药筒;
  四炮手(装药手):负责变换装药和传递药筒;
  五炮手(引信手):负责装定引信和传递弹九;
  六炮手(弹药手):负责准备、检查和擦拭弹丸、药筒。
  用现代术语比喻,火炮如算“硬件”,战炮班便可算“软件”。“软件”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正常工作,“硬件”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效力。
  平常训练、 演习,8名炮手缺一不可各司其职,“软件”、“硬件”按部就班和谐运作,炮弹要不炸出个“良好”、“优秀”的成绩出来,该炮班的脸面就不知道该往哪搁,恨不能集体大头朝下拿大顶走路了。
  但真到了实战中,炮兵班有时若不能按要求操作或没打好也不可求全责备,因艰苦的环境和殊死的恶战使得减员难以避免。实际上,很少有炮班能够持久地保持按编满员的,这就向“老炮”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旦一名或几名战友伤亡了,咋办?

          ※   ※   ※   ※   ※

  9月11日下午,金厦对抗战继续。
  某部炮1连阵地周围,先后落弹100多发。看来,连日挨打的金门34号阵地这回准备充分,真的是咬牙发狠了。
  突然一发炮弹在3班炮床的上空爆炸, 副班长杨基春,三炮手裴寿文和五炮手曲永恒挂彩倒地。
  班长李友仁果断下令:六炮手仇照方和我抢救伤员!一炮手崔保海去找卫生员!二炮手李素琴、四炮手史善荣坚持战斗!
  李、 史二位在阵地上穿梭奔忙,一人瞄准、拉火绳,一人扛炮弹,装药筒。3炮减员6人但发射未停。
  三炮手裴寿文腹部中弹,紧密的炮声催促他摇摇晃晃站起来,说:他妈的,老子要干掉他一千个,忍住剧痛投入战斗。发射速度稍稍加快。
  又有两发敌弹在阵地近旁爆炸,正在抢救和继续战斗的四人三伤一亡齐刷刷倒下。二度遭劫,火炮昂着它不屈的头却再发不出声音来。
  一炮手崔保海带着卫生员赶来了,看到七位战友在阵地上横陈枕藉,他欲哭无泪,对卫生员说:你包扎,我开炮。炮不能停!
  3炮奇迹般又开始吼叫, 但间隔明显拉长。崔保海一个人干了八个人的活,已经竭尽全力,累得满头是汗。
  发现3炮的发射速度过于缓慢, 工兵参谋吴荣根跑来帮忙搬炮弹,电话兵李文国跑来站在了一炮手的位置。崔保海指挥、瞄准………3炮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战斗结束, 3班记了集体三等功,崔保海记了个人二等功。二等功臣崔保海体会深刻地说:要不是平时班长叫大伙多练了两手,那天肚里装个斗大的胆俺也只能傻瞪眼干着急呀。

          ※   ※   ※   ※   ※

  崔保海的一句肺腑话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 炮群指挥部在宣扬3班的事迹时,适时地在“英勇无畏”基础上强调了技术上的“一专多能”’
  整个前线掀起了以争当“全能炮手”为标志的群众性练兵运动。
  此时,“大跃进”的时代潮正刺激人们在发扬那法力似乎无边的“主观能动性”,前线也有人曾牵强附会地把前线的练兵“小运动”汇并到时代力争上游的“大运动”中去。然而,事实是,“大运动”走火入魔般误入了歧途,因为它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客观规律, “小运动” 即便今天看来却仍然具有并未过时的生命力,因为“战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与战非常紧密地结为一体,所有训练成果,都必须经过实战的严格检验和取舍,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战斗力。
  战争,是一本士兵自我训练自我提高的最佳教科书。它掺不得一星半点的假,容不得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约定俗成,一个战斗分队“全能炮手”运动开展得究竟如何,训练中自然形成了三项标准:
  其一,任何一名炮手均可熟练掌握几位或全部炮手的操炮要领,可谓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件件会耍弄,赵云舞得动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黄忠使得惯张翼德的八丈蛇矛枪。
  其二,所有勤杂机关人员都可上炮操作。卫生员、炊事员、报话员、译电员、通信员、保密员、理发员、饲养员,八大员和司机、文书、炮工,以及营、连正副军政主官,以及团部机关的参谋、干事、助理员们,上了炮站在任何一个炮位,立即就是顶呱呱硬棒棒的炮手。
  其三,全部火炮无一例外都可做到减员操炮,各部队创造的减员操作法五花八门,慨略归纳,计有:
  流水作业法,由一名炮手在炮床进行操作,瞄准、装填、击发都由他一人担任,发射一发后退回掩蔽室。另一名炮手进入炮床操作,炮床里始终只保持一名炮手。此法的优点:减少伤亡,减少疲劳,全面练兵。缺点:精度差,速度慢,易忙乱,弹药消耗易差错,但通过发扬军事民主,普遍认为除发射速度慢以外,其它不足是可以克服的。
  轮番操作法。瞄准手相对固定,打若干炮后再换,其他炮手则采取流水作业法装填炮弹和击发, 炮床始终只保留2名炮手。此法优点:精度好,速度快,能及时按口令修正装定。缺点比流水作业法多了一人,伤亡概率增加一倍。
  传递操作法。 一对瞄准手、装填手固定打5发,再换一对。其他炮手从弹药室到炮床排队站住依次传递炮弹。优点除有精度和速度外,增加了人员却秩序不乱,特别适用于交通壕狭窄、 坡度大、人员往来拥挤的情况。缺点是炮床保持3人,伤亡系数又有增加。
  以上三种操作方法,各有利弊,互见短长,实战中可根据炮种、阵地条件和打法的情况而定,没必要形成新的套数和固定程式。

          ※   ※   ※   ※   ※

  “全能炮手”在持久的阵地炮战中发挥的作用巨大,“全能炮手运动”也成为炮战期间最得兵心的一项举措。某连三炮手王惠文在阵地国庆晚会上,打着“呱哒板”表演了一段自编自唱的快板书。
              炮声轰隆“八·二三”,
              人民炮兵威震天。
              狠打猛打加巧打,
              “全能运动”我喜欢。
              八人操炮好是好,
              兵力太多不划算。
              一人只会干一样,
              战斗减员怎么办。
              时代擂响跃进鼓,
              一天等于二十年。
              按照实战来训练,
              咱炮手要把教条搬。
              白天学,黑夜钻,
              酷暑大雨只等闲。
              练得一身好武艺,
              一人能顶百人干。
              操炮最难是瞄准,
              瞄准会了都不难。
              练了动作练体力,
              两人开炮不稀罕。
              张三挂了彩,李四住了院,
              王五帮二排,赵六助三班。
              咱班就剩咱一个,
              大炮依旧在发言。
              二人在打炮,二人睡大觉,
              二人修工事,二人擦炮弹。
              作战休息两不耽。
              吃喝拉撒有时间。
              你打我打天天打,
              战斗伤亡难避免。
              一个炮班三班换,
              损失减少一大半。
              各个炮位干一遭,
              操炮技术才全面。
              全班都成多面手,
              协同就是不一般。
              这员那员八大员,
              你练我练他也练。
              光荣复员回家了,
              全民皆兵当骨干。
              全能炮手威力大,
              好处三天说不完。
              光说不练没出息,
              鼓足干劲要争先。
              三面红旗指引咱,
              一专多能赛神仙。
              艺高胆大我开炮,
              蒋贼官兵命归天!
  关于“全能炮手运动”的意义作用,郭学瀛老人说:怎么讲呢,我认为它直接体现为一种“量”的关系的转换。单兵实现了一专多能,他的本事就增加了一倍两倍三倍,长了本事才能在炮战中实施减员操作,我投入的兵力便减少了一倍两倍三倍。而兵力减少的倍数是同伤亡减少的倍数成正比的,这在炮战中看得非常明显。参战的人少了,又可以腾出兵力修工事,搬炮弹。本来,这些事需调大量的工兵来干的,现在炮兵自己完成了,又等于增加了兵员。另外,如果上级要增强前线火力,你光给我调大炮来好了,我原来一个连4门炮,现在打8门炮没问题,这不是又等于增加了兵员吗?炮战可以说速成培养了成千上万全面合格的炮手,他们复员转业到地方,一个就可以带起一个民兵炮班来,从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角度看,我们又增加了多少炮兵后备军呀。总之,“全能炮手运动”的作用是可以用加减乘除来计算的,得数看不见但感觉得到,那真是一个无可限量的“量”啊!

  ------------------
  123456网文网 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